初三日,改元“兴汉”,大赦天下。封吕布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总揽军政;诸葛亮为司隶校尉,掌京畿治安;刘备为左将军,镇守许都外围;赵云、关羽、张飞皆加封列侯,赐食邑。其余将士按功升赏,不可胜数。
十二月十五,举行郊祀大典,祭告天地祖宗。刘协亲执玉圭,宣读《复位诏书》,宣告皇权重归,天下重归一统。礼成之时,祥云缭绕,百鸟翔集,观者皆称“天意昭然”。
然就在此时,北方急报再至:公孙瓒吞并幽州全境,自称“燕王”,拒不承认朝廷正统,并调集鲜卑骑兵十万,南下觊觎冀州;曹操虽遣使称贺,却迟迟不肯入朝,反而增兵边境,吞并青州臧霸残部,意图独占山东。
军议再开。
关羽怒道:“曹操狼子野心,当立即讨伐!”
张飞拍案而起:“老子这就带兵去打兖州,看他敢不敢接战!”
刘备却摇头:“不可。今新定中原,民心未稳,若再兴大战,恐伤元气。不如先安抚曹操,授以高官,使其名义归附,待我平定北方后再图之。”
诸葛亮捻须微笑:“主公可遣使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赐节钺,许其自治兖州,但须岁贡赋税,遣子入质。彼若受封,则权宜羁縻;若拒命,则天下共讨之,名正言顺。”
吕布颔首:“便依孔明之策。”
使者出发当日,又有密报送来:赵基伤重不治,已于晋阳身亡,其部将分裂互攻,高干据并州,郭援守河东,局势混乱。而鲜卑单于蹋顿趁机南下,攻陷雁门,屠城三座,边民流离失所。
吕布立于城楼,望着北方滚滚黄沙,久久不语。
刘备轻声道:“主公,天下仍未太平。”
吕布缓缓转身,目光如炬:“我知道。但只要我们还在前行,汉室就有希望。”
次年正月,发布《北征令》:整备军械,招募骁勇,训练新兵,修缮道路。二月,任命赵云为前将军,统率五万精锐北上,收复并州;关羽为右将军,屯兵黎阳,监视冀州方向;张飞为后将军,驻守洛阳,拱卫京师。
三月,亲率大军十万,携天子銮驾,浩浩荡荡开赴河内。沿途百姓扶老携幼,争相献粮劳军。至怀县时,当地父老跪请:“愿为主公立生祠,世代供奉!”
吕布止之:“不必祭我,当祭忠义。今日所行,非为私利,乃为苍生耳。”
四月初八,大军抵太原郡外。赵云已连克数城,高干节节败退,退守晋阳孤城。五月,围城三月,城中断粮,人相食。高干欲突围,被赵云伏兵擒获,押送至中军大帐。
吕布亲审:“尔父高览曾为汉将,为何助纣为虐?”
高干冷笑:“成王败寇,何必多言!”
吕布叹息:“可惜一身骨血,终陷不义。”遂命斩首示众,余众皆赦。
六月,收复并州全境。七月,派使节赴鲜卑王庭,以金帛换和平,约定互市边界。蹋顿贪利,退兵北归。
八月,曹操终于遣子曹昂入朝为质,并上表归附,受封“兖州牧、骠骑将军”。表面恭顺,实则拥兵自重。
九月,天子下诏,正式迁都洛阳。百官随行,仪仗庄严。百姓夹道相送,涕泪交加。刘协回首许都宫阙,低声叹曰:“十年困厄,今始脱笼。”
十月,举行大朝会,册封功臣。吕布坚辞九锡,只受大将军印绶。对天子言:“臣愿做霍光,不做王莽。”
刘协动容,执其手曰:“若有卿在,朕无忧矣。”
然就在朝会之后,诸葛亮悄然递上一封密信:江东孙策近日频繁调动水军,周瑜亲赴柴桑整顿战船,更有细作探知,孙氏已在庐江筑垒屯粮,似有异动。
吕布阅毕,默然良久,终于一笑:“伯符啊伯符,你终究还是不甘居人之下么?”
他召来赵云、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齐聚密室,沉声道:“天下看似一统,实则暗流汹涌。北有鲜卑窥边,中有曹操跋扈,南有孙策蓄势。若不早图,必成心腹之患。”
诸葛亮轻摇羽扇:“主公欲如何?”
吕布目光凛然:“恩威并施。命使者携诏书南下,加封孙策为“南将军”,赐玺绶车服,许其自治江东六郡,但须五年一朝,遣子弟入质。若肯遵命,则兄弟相待;若拒诏,则??”
他猛然拔剑,斩案三分:“挥师东进,荡平吴越,再造海内!”
众人凛然受命。
冬雪降临,洛阳宫中梅花初绽。天子在太极殿设宴款待群臣,丝竹悠扬,灯火通明。吕布举杯遥望星空,心中默念:
“先父,孩儿已还政于天子,清肃朝纲。这万里江山,终归汉室。您在九泉之下,可安息了。”
宴会正酣,忽有流星划破夜空,自西向东,光芒万丈。太史令急奏:“此星主更易天命,兆示圣君治世!”
百官起身拜贺,山呼万岁。
唯有诸葛亮仰望苍穹,轻叹一声:“星动于野,兵起于疆。盛世将临,亦或是烽火再燃……谁又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