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态巨幕就没这个麻烦了,甚至可以说是最接近“自然光”的拍摄方法,因为屏幕播放的影像本身就在发光,能让演员身上的反光无比贴近于真实情况。
要知道影视拍摄中的光,是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视觉呈现效果。
正因如此,《曼达洛人》的实际拍摄效果非常好,可以说是有史以来CG技术最接近真实的一次,呈现效果之真实,远超以往。
某种程度说,是最为贴近实景拍摄的。
是以在那之后,也成了特效电影的拍摄趋势。
其二,绿幕拍摄啥都没有,一切都靠演员的想象力在发挥,这对演员的要求就很高了。
而演员表演的结果,又会限制后期制作的发挥,如果不想补拍,那么就得让特效去适应演员的表演。
所以难免有些差强人意的时候出现。
但是动态巨幕就不一样了,演员是在进行交互式的表演时有了参照对象,会发挥的更好。
也会在前期就和虚拟场景或者虚拟角色达成互动,那么在这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能早发现早解决,不用后期再进行补拍了。
可以说大大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其他的好处也不少,起码屏幕还能直接变成绿幕,放绿色背景就行了。
总之,说这是革命性设计可能过了,但绝对是跨越式的迈进了一大步。
至于说技术方面的难题和弊端,其实也好解决。
首先那动态背景虽然跟游戏产业的发展有关,得等虚幻引擎发展到位了,才能简单方便的应用,因为背景是3D建构的,才能跟着镜头转动。
毕竟挂个动态投影拍电影并不是新鲜手段,这种创意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人用过了,只不过那时放的影片背景无法随着镜头运动,显得特别假。
所以跟镜头保持同步是必须的,如此才能做到以假乱真。
但虚幻引擎没开发出来又怎样,这个难点可以用笨办法来解决嘛。
对,依旧是做3D建模,反正电影特效原本也得这么干,无非是不如有了虚幻引擎后那么方便省钱。
至于如何和镜头保持同步,秦大野相信这活儿交给哈工大精英来解决肯定没问题的,毕竟这又不是什么黑科技。
那么屏幕分辨率不够的问题呢?这对秦大野来说更不是问题!
不够高怕啥,又不是直接采用,他要的是更接近自然光的真实光影。
所以不够高清没关系,把该得到的光源效果都得到了之后,可以在后期制作时把原本就制作了的动态背景替换上去就行了。
这样光源和互动就都有了,多个步骤怕啥,已经比在绿幕前干巴巴的拍摄要高明太多了。
关键当下搞这系统的成本过高,对秦大野来说还是大好事!
因为这就会导致没几家愿意投入,毕竟拍个戏就砸钱搞巨幕动态背景摄影棚,属实太贵。
但如果有现成的呢,租用不就完了。
偏偏秦大野现在又不差钱,完全可以搞个全世界最大的动态背景摄影棚!
对,要搞就搞个一步到位,让所有人都知道最好最先进的影棚在大秦影业,那么是自己搞还去租影棚,还用想么?
不,一个哪里够,秦大野觉得至少要搞三个最大的影棚出来,这样接的活儿也多嘛。
要说就此垄断,当然也不可能,制片方不会去搞,可工业光魔和维塔工作室这两家做特效的肯定会搞。
但这也没啥,事实上他也不在乎分享影视技术,还是那句话,这不算黑科技。
当然专利他得捏在手里,而分享还能和两家搞好关系,三足鼎立没什么,影视圈的特效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可大秦影业搞的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那竞争力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