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农业狂魔 > 第632章 农业4 0(第2页)

第632章 农业4 0(第2页)

“我十八岁那年,村里闹饥荒。”他说,“饿死了七十三口人。最后一天,我娘把我推进地窖,自己躺在门槛上,说‘你活,土就活着’。后来救援来了,可她没能撑到天亮。”

他低头看着那撮土:“这土里有她的骨灰。我一直留着,每年春播都混进新田。你们说我种的是稻谷?不,我种的是人命。”

众人静默。

“现在,有人要我们把这份命,送到更远的地方去。”他抬起头,“我不懂什么南极北极,我只知道??如果当年有人肯把种子送来,我娘就不会死。”

话音落下,一个女人站起,是玛嘎,村中最年轻的母亲。她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孩子,轻声道:“我把奶水滴进麦田时,感觉到她在笑。如果别的地方也有孩子快饿死了,我也愿意让她分享这份笑。”

接着是退伍军人岩温,曾参与边境救灾。他只说了一句:“我在废墟里背出过三十七具尸体。如果这片土真能救人,我不怕再走一万公里。”

最终,十二人再次集结,名单几乎与进入溶洞时相同。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背上多了行囊??陶瓮盛装着取自巨藤根部的菌丝母体,铜犁铧包裹着共土丘最核心的腐殖层,竹耙绑着采集自井光网的活性孢子带。而老沅怀中,则揣着那只青铜坩埚与父亲的手稿。

临行前夜,KS-07独自爬上屋顶,在月光下编完最后一段草绳。他将它系成环状,挂在老沅门框上。阿米娜看见后,泪水无声滑落??那是“送别之结”,传说中只有族长赴死出征时,才会有人为之编织。

队伍于黎明出发。没有锣鼓,没有送行曲,只有十二双脚踩过湿润的田埂,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麦苗在他们身后轻轻摆动,仿佛挥手告别。

七日后,他们抵达云南南部边境。此处热带雨林密布,终年云雾缭绕。按照扎西提供的坐标,一行人穿越原始丛林,终于在一处隐秘河谷发现异常地貌:地表覆盖着类似苔藓的蓝色植物,叶片呈六角星形,夜间会发出微弱荧光。德国青年检测后震惊宣布:“这……这是‘地语素’的野生近缘种!它们一直在演化,从未断绝!”

他们在河谷建立临时营地,并尝试移植部分星藤菌丝。奇迹发生了??菌丝与本地蓝苔迅速融合,形成一片半透明的生物膜,覆盖整个谷底。膜下土壤pH值开始周期性震荡,微生物活性飙升,原本贫瘠的砂质土竟在三天内转化为肥沃黑壤。

“这里可以作为中转站。”老沅说,“但我们必须继续南下。真正的入口,藏在赤道以南。”

与此同时,全球其他锚点也进入深度激活阶段。

萨赫勒的花海不再凋谢,反而不断扩张,形成一条横贯非洲的“生命绿带”。玛雅带领当地农民修建引水渠,利用地下涌泉灌溉荒漠。更惊人的是,每当夜幕降临,花瓣上的荧光斑点便会拼合成动态图像??有时是古代播种仪式,有时是未来城市的构想图。孩子们围坐观看,称之为“土地讲古”。

北美潘帕斯草原上,加拿大原住民部落举行古老祭典。长老们手持鹰骨笛,在新建的共土坛四周吹奏传统旋律。音波穿透地层,引发深层菌丝共振。短短两周内,冻土融化速度加快,数千株早已灭绝的野麦破土而出,穗粒饱满,基因序列与现代作物完全不同。

印度恒河畔,僧侣们的诵经声持续四十九天不绝。金色粉末每日清晨浮现于水面,随水流扩散至下游农田。科学家检测发现,这些粉末实为高度浓缩的“地语素-2”,具备极强的植物免疫增强功能。水稻不仅产量翻倍,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旱抗病能力。有农妇称,自家田里出现了“会走路的稻草人”??其实是菌丝操控的有机结构体,能自动驱赶害虫。

日本校园的“基因音乐”项目引发全球模仿热潮。高中生们将不同作物的DNA序列转译为音符,创作出《玉米协奏曲》《大豆圆舞曲》等作品,在广播中循环播放。令人费解的是,某些旋律竟能诱发特定反应:一段基于香蕉基因的乐章播出后,东京多处阳台的盆栽一夜之间结出果实;而一首源自番茄的电子remix,则导致全市流浪猫集体聚集在学校围墙外,安静聆听直至曲终。

这一切变化,都被禾壹系统完整收录。

【播报升级至5。0版:

地球生物圈进入“协同进化2。0”时代。

耕地不再是被动资源,而是具备学习与适应能力的生命体。

大气含氧量上升0。8%,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6℃。

人类农业史正式划分为两个纪元:

B。S。(BeforeSymbiosis)??共生之前

A。S。(AfterSymbiosis)??共生之后】

而在南极洲,罗斯冰架下方的幽蓝光晕愈发明亮。卫星监测显示,其能量波动与五大锚点完全同步,呈现出清晰的五芒星共振图谱。然而,就在老沅团队准备启程穿越海洋之际,意外发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极地风暴切断了所有航线。气象专家束手无策??这场风暴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由冰层下的能量喷发引发,属于“生态反冲现象”。更诡异的是,风暴中心始终围绕着一个固定坐标旋转,仿佛在守护某种禁忌之地。

“我们不能再等了。”老沅站在海岸边,望着狂暴的南大洋,“如果靠船去不了,那就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