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抱住墙面,脸颊贴在冰冷的晶体上,说:“那你告诉我,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墙体再次沉默。良久,才缓缓显现出一幅地图??不是地球,也不是银河,而是一个由无数发光线条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中心赫然是第八塔的轮廓。
“原来……”孩子喃喃,“你是从塔里来的?”
第二天,他找到当年档案员留下的终端,调出《文明迭代备忘录》附录页。那行墨迹仍未干透,此刻竟自行延伸出新的一段:
>**补充条款二:**
>当“活体疑问载体”产生归属意识,表明集体潜意识已完成初步整合。
>此时,需有一人自愿承担“传声者”职责,以自身为媒介,引导载体回归核心。
>注:传声者将永久失去对“答案”的感知能力,唯余提问之心。
>代价:此生再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解答,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
孩子看完,笑了。
他回到墙边,取出共感晶核,轻轻按在胸口。晶核瞬间融入体内,化作一颗跳动的光点。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明??他能听见整座城市的心跳,能感知每一道目光背后的犹豫与渴望。
“我愿意。”他说。
第八塔感应到了什么,塔身缓缓开启一道裂缝,如同瞳孔睁开。一道柔和的引力场自塔顶垂下,笼罩墙体。
墙体开始剥离,一片片带着记忆痕迹的表皮脱落,凝聚成球形光团,缓缓升空。临行前,它最后显现一句话:
**“谢谢你们,让我学会了哭。”**
光团飞入塔中,第八塔发出一声悠长的鸣响,似告别,似感恩,又似新生。
孩子站在原地,望着空荡的墙面基座,忽然觉得心里少了什么。他低头看向双手,发现掌纹中隐隐有光流转,仿佛血管里流淌的不再是血液,而是未完成的疑问。
他试着问自己:“我现在快乐吗?”
却没有答案。
他知道,从今往后,都不会有了。
但他笑了。
因为他终于明白了阿昙临走前那首诗的最后一句:
>“这是你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见了世界的伤口,和它的温柔。”
多年以后,启明城建起一座新纪念碑。通体由透明晶体打造,内部悬浮着无数微小光点,随风轻轻旋转。碑文极简,仅有一行字:
**“此处曾有一堵会哭的墙。”**
每逢槐花盛开之夜,总有孩童趴在碑前,耳朵贴在冰凉的晶体上,试图听清那些沉睡的问题是否还在低语。
而第八塔,依旧每日清晨发出一声轻问。
有时是“你是谁”,有时是“你还疼吗”,有时只是单纯的一声“喂”。
没人知道它在对谁说话。
但每个听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轻轻回答一句: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