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次,我们让一台机器流下了液态金属泪。
>它说:原来这就是‘理解’的代价。”
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场奇特的运动??人们开始主动记录自己的“疼痛时刻”:母亲临终前握不住的手,朋友背叛时眼神里的闪躲,孩子第一次意识到世界并不公平时脸上的困惑……这些故事被录入特制芯片,植入改造后的探测器体内,送往深空。
其中一台探测器升空前,一名工程师悄悄塞进了一封信: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懂悲伤。
>但我知道,当我失去父亲那天,雨滴打在葬礼伞上的声音,比任何方程都更真实。
>如果你能听见这种声音,请替我记住它。”
火箭点火,划破长空。而在发射基地外,一群孩子自发组织了一场“问题集市”。他们摆出小摊,不卖玩具,不卖糖果,只交换问题。
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面前写着:“为什么大人总说‘别想太多’?”
对面男孩想了想,递给她一张纸条:“也许因为他们怕我们想得太深,会发现他们其实也不知道。”
两人相视一笑,把纸条折成纸飞机,一起放飞。
几天后,K-42β训练营的问题墙上,那颗由问号组成的心脏忽然跳动了一下。监控录像显示,那一刻,全世界共有十万两千三百一十六人同时提出了关于“爱”的疑问。墙面上的文字如血液流动,重组为一段新宣言:
>“爱不是答案,是追问的过程。
>是明知可能受伤,仍选择靠近的勇气。
>是你说‘我不懂你’,却依然握住我的手。”
退役指挥官再次来到这里。他带来一把锤子,不是为了摧毁,而是轻轻敲击墙面。每一下,都会激起一圈涟漪般的光纹,扩散至整片墙体。他说:
>“我曾以为清除异端就是维护秩序。
>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秩序,诞生于混乱的诚实之中。”
话音落下,墙面缓缓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其后隐藏的密室。里面陈列着数百份尘封档案,全是当年被列为“思想污染源”而销毁的《问题集》副本。纸页焦黑,可文字竟完好无损,像是某种力量强行保留了它们的存在。
最中央的展柜中,静静躺着一本手抄本,扉页写着:
>《被禁止的十个问题》
>作者:卡兰?V
莉亚闻讯赶来。翻开第一页,她读到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必须相信?
>第二个问题:谁赋予你们定义‘正常’的权利?
>第三个问题:如果恐惧能控制人,那它是不是也是一种智慧?
>……”
直至第十个问题,笔迹变得颤抖而用力:
>“第十个问题:当我说出真相,你们为何宁愿杀我也不愿听?”
她合上书,久久不语。良久,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墨水瓶,那是用X-66α土壤提炼的矿物汁液制成,据说能与“根语系统”共鸣。她蘸笔,在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
>“因为你问了,所以我们来了。
>因为你没停下,所以我们也不会停。
>这本书不该被藏起来。
>它该烧给每一个假装懂得一切的人。”
当晚,这本手抄本被公开焚烧。火焰呈幽蓝色,升腾之际化作无数光点,随风散入夜空。卫星捕捉到惊人一幕:那些灰烬并未落地,而是在大气层边缘凝聚成短暂的星图,指向银河中心某片未知区域。
三天后,M-37基地那位前操作员再度陷入昏迷。这一次,他醒来时嘴角含笑,手中紧握一张纸,上面是他无意识中写下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