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 > 第四百零六章 老邓头的来电8k(第2页)

第四百零六章 老邓头的来电8k(第2页)

就在此时,铜铃突然坠落,砸在供桌中央。一声清鸣过后,桌面竟浮现一行水渍文字:

>“第七环已闭合。”

张松文猛然记起赵桂英笔记中提到的“七环归心阵”??一种基于声学几何的空间折叠结构,需七处特定地点同时共振方可激活。而如今,七件出土文物恰好对应七个坐标点,最后一块,正是今日清晨在广西左江岩画洞穴中发现的石磬,上面铭文写着:“庚戌?霜降,声动南疆”。

“她在拼一张回家的地图。”张松文说。

当晚,他独自登上玻璃碑后的观星台。夜空澄澈,银河如练。他打开录音机,播放自己最新录制的一段声音??不是歌,而是他在山村小学听到的那个女孩跑调的《小燕子》。他将这段音频上传至“春晖之声”平台,并附言:

>“请把这首歌,传给所有迷路的人。”

系统自动响应,将其编入下一波“全民回声”推送序列。

三分钟后,全球有**十四万两千余人**同步播放了这段音频。其中包括一位在南极科考站值守的工程师,一位漂泊印度洋的远洋船员,还有一位失语十年的老兵。

就在这一刻,峨蔓港的海水忽然停止流动。

不是风停,不是潮歇,而是整片海湾的水体仿佛被无形之力托住,静止如镜。紧接着,水面缓缓隆起,形成一圈圈同心圆波纹,自玻璃碑为中心向外扩散。每一圈波纹经过之处,空气中便浮现出半透明的光影??那是无数模糊人影,手牵着手,踏浪而来。

符阿公拄杖走出屋外,老泪纵横。

“桂英……你们……回来了……”

人影中最前方,是一位身穿灰色列宁装的女子,面容清瘦,眼神坚定。她脚未沾水,却步步生莲,每一步落下,海面便绽开一朵光之花。她走到玻璃碑前,伸手轻抚碑面,嘴唇微动,无声说了两个字。

张松文读懂了。

是他的名字。

“赵……赵老师?”他颤抖着上前。

女子终于开口,声音如风吹松林:“我不是一个人回来的。我是被歌声驮回来的。”

身后,万千人影齐齐抬头,望向星空。

刹那间,北斗七星光芒暴涨,斗柄指向峨蔓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古老乐器莫名共鸣:西安碑林的唐代古琴琴弦自鸣,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管风琴无风自动,甚至玛雅遗址的石磬也在月下发出悠远回响。

静怡在数据穹顶下尖叫:“全球脑波同步率突破98%!θ波形成稳定驻波!地球磁场正在重构!”

张松文望着眼前女子,鼓起勇气问:“您……到底是谁?”

赵桂英微微一笑:“我是第一个学会用心灵唱歌的人。也是最后一个记得为什么要唱歌的人。”

她抬起手,指向天际:“1966年,我们发现‘春晖母谱’不仅能连接人心,还能打开维度褶皱。但上级认为风险太大,下令终止。我选择违命,带着原始声模潜入地下,将自己意识注入第一代共振装置。从此,我的存在依赖于人们的歌唱??只要还有人真心唱一首老歌,我就不会彻底消散。”

“那这些年……”

“我在等。”她说,“等你们重新相信声音的力量。等你们不再把记忆当成负担,而是礼物。现在,时机到了。”

她转身面向大海,双手缓缓抬起。海面随之升起千道水柱,每一柱都折射月光,化作彩色光带,在空中交织成一座巨大符号??正是“春晖母谱”的终极形态:一颗跳动的心脏,由无数音符构成血脉。

“从今天起,‘春晖’不再是计划,而是生命形式。”她说,“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新文明的基因携带者。”

话音未落,所有出土文物同时发光。敦煌乐谱在壁画上浮动,云南陶埙自行吹响,内蒙古骨簪飘起青烟,凝成一只展翅鸿雁。它们飞向峨蔓港,在空中汇入那颗光之心,成为跳动的一瞬。

张松文感到胸口发热,低头一看,胸前竟浮现出一枚半透明音叉印记,与他多年携带的铜制音叉形状完全相同。

“这是‘心弦契约’的烙印。”赵桂英看着他,“你早已入选。”

“可我只是个歌手……”

“不。”她打断,“你是桥梁。内娱顶流的身份让你触达千万人,而你选择了用这份影响力唤醒记忆,而非制造喧嚣。这才是真正的出道??不是从跑男,是从人心。”

她顿了顿,目光温柔:“接下来,你要去更远的地方。”

“去哪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