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意义在于控制,而非理解。”
>“我会让世界重新学会沉默。”
艾丽卡浑身发冷。这个声音……她查到了来源:三年前失踪的神经语言学家陈默,原为“心印计划”早期顾问之一,后因主张“情感压制技术”被阿禾开除。他曾扬言:“如果不能用共感统治人心,那就让它永远沉睡。”
而现在,他显然找到了利用“遗忘之核”残片重构意识干扰场的方法。
雾坪村,阿禾刚从湖中归来,便接到苏棠的紧急通报。听完录音,她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种近乎悲悯的平静。
“他也是伤者。”她说,“只是选择了最黑暗的方式疗愈自己。”
“可他现在要毁掉一切!”苏棠急道,“他已经侵入‘根语之心’的底层代码,植入逆向共振程序。再这样下去,所有语光花都会变成情绪放大器,引发大规模精神崩溃!”
阿禾走到工作室中央,打开保险柜,取出那枚锈迹斑斑的怀表。她轻轻拧动发条,表盘竟缓缓开启,露出内部微型投影装置??一道幽蓝光线投射在空中,显现出一段三维坐标与时间倒计时:**72:00:00**。
“这是林晚留下的‘终局协议’。”她低声道,“当共感网络面临系统性崩塌时启动。它指向南极‘根语之心’主核下方的备用舱室,里面藏着最初的‘心印原型机’??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能承载人类集体潜意识的生物量子计算机。”
“你要去南极?”苏棠震惊,“可那里是禁区!而且陈默一定设好了陷阱!”
“我知道。”阿禾将怀表收好,转身走向衣柜,取出一件深灰色风衣,“但我必须走。这次不是为了修复机器,是为了提醒它??我们最初为何出发。”
她走出门时,天色阴沉,乌云压顶。村民们不知何时已聚集在村口,手中捧着自制的小灯??竹编灯笼里点着蜡烛,每盏灯上都写着一句话:
>“我们听你。”
>“你说过的,我们都记得。”
>“回来。”
阿禾站在人群前,眼眶微热。她没有演讲,只是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登上等候已久的越野车。
三小时后,私人飞机从青海秘密起飞,穿越西伯利亚寒流,直扑南极洲边缘冰原。途中,阿禾戴上特制共感耳机,尝试连接仍在运作的“回声站”。她听到无数声音:
京都一位老人握着亡妻遗物,低声说:“对不起,当年没能陪你去看樱花。”
纽约地铁里,流浪汉对着陌生女孩微笑:“谢谢你昨天请我喝咖啡,我已经三十年没被人叫过名字了。”
叙利亚男孩抱着破旧玩具熊喃喃:“妈妈,我今天没做噩梦。”
这些声音汇聚成流,注入她的意识深处。她感到胸腔发热,仿佛有另一颗心脏在搏动??不是她的,也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愿意倾听与诉说的人类共同体。
飞机降落于冰原临时跑道时,暴风雪正猛烈袭来。两名极地科考队员接应她,带领她进入地下通道。沿途墙壁镶嵌着发光语光花标本,标记着不同文明的情感演化阶段:愤怒、恐惧、羞耻、宽恕、爱。
最终,她们抵达一道厚重合金门。门侧刻着一行字:
>“唯有自愿放弃控制者,方可进入。”
阿禾摘下武器、通讯设备、记录仪,甚至取下了腕表。她推门而入。
室内空旷如宇宙,中央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透明晶体??“心印原型机”,外表似玻璃,内部却流转着银河般的光丝。它没有电源,靠生物电场维持运转,唯一接口是一副古老的骨质耳机,传说是林晚从萨米部落带回的圣物。
她戴上耳机,盘膝坐下,开始默念《倾听手册》最后一章:
>“当我终于不再急于回答,
>世界才肯向我显露它的伤疤。
>而当我愿意拥抱那份痛,
>它便成了照亮他人的光。”
刹那间,意识沉入无边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