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海,我喜欢吃鱼丸!”
“喂,外面的世界有没有会飞的猪?”
“谢谢你听我说话,虽然你不认识我……但我觉得,你现在是我的朋友了。”
数百个陶罐被推入海水,随波远去。
当晚,文弟收到一条系统通知:
>【跨境声信接收】
>来源:智利?复活节岛
>内容类型:语音留言
>转录文本:
>“南屿的小朋友们,我是玛塔,今年九岁。
>今天我把奶奶讲的创世神话录了下来,放进陶罐。
>奶奶说,我们的祖先是从海底升起的石头变成的。
>如果你们收到了,请回一个声音,让我知道人类还在互相说话。
>??因为长老们说,只要还有声音在传递,岛屿就不会沉没。”
文弟把这条消息转发给全村孩子。
三天后,南屿回赠了一整段合唱:渔民唱渔歌,孩子背古诗,老人讲谚语,最后是文弟用竹笛吹奏的《归途》。
这支“声音漂流瓶”启程时,恰好遇上月全食。海面漆黑如墨,唯有陶罐上的荧光标记连成一片,宛如逆流而上的星河。
李昭在报告结尾新增了一句批注:
>“本季度伪声攻击归零。
>不是因为防御更强了,而是因为??
>当人人都愿意开口,虚假的声音便再也找不到生存的缝隙。”
某个深夜,文弟梦见阿公站在老屋门口,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
“多吃点。”他说,笑容熟悉得让人心碎。
文弟想回答,却发不出声。他急得满头大汗,拼命张嘴,直到惊醒。
他摸黑走到院中,拿起竹笛,一遍遍练习那句最简单的“我在这儿”。吹得手指发麻,嘴唇干裂,直到东方泛白。
太阳升起时,他收到乌兰奶奶的电话。
“昨晚我又听见收音机响了。”她说,“这次是你阿公的声音,他说:‘别练了,听得见。’”
文弟站在晨光里,泪流满面。
他知道,这场关于声音的长征还远未结束。
仍有千万人未曾开口,仍有无数记忆等待唤醒。
但此刻,海风拂过贝壳风铃,叮当、叮当,
像一句永不终结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