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 第428章 是一起说服还是一个一个说服(第2页)

第428章 是一起说服还是一个一个说服(第2页)

文弟决定启动“盲盒声旅”项目:每位参与者可匿名录制一段不超过三分钟的真实心声,封存进陶瓷胶囊,随机投放至全球任意一座“声音驿站”。拾取者不得追问来源,只能倾听、回应,再将自己的声音放入同一胶囊,重新寄出。

三个月内,超过两千万个胶囊完成流转。有人在美国小镇收到一封来自新疆牧民的告白:“我喜欢隔壁毡房的女孩,可我不敢说。”他录下鼓励的话语,附上一首美国乡村歌曲,结果半年后,那女孩真的学会了这首歌,并在婚礼上唱给了新郎。

另一枚胶囊从冰岛漂流至菲律宾,里面是一位癌症晚期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拾取它的年轻教师深受触动,将这份录音融入课堂,带领学生们写下给十年后自己的信。这些信后来被制成专辑,命名为《时间之外的回音》。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个编号#7391的胶囊。它辗转六个国家,八次易主,最终回到南屿。打开时,里面只有短短十秒录音:

>“哥哥,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埋下的玻璃瓶吗?我在老槐树下挖出来了。纸条还在,写着‘我们要永远一起看星星’。我现在每天晚上都抬头看,总觉得你在某一颗下面。”

技术人员追踪发现,这段录音最初来自文晓八岁时的一次练习。他曾偷偷录下对已故哥哥的思念,随手塞进早期测试版胶囊。没想到,十年后,它竟兜转世界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文晓听完录音,久久不语。当晚,他独自登上礁石,面对大海吹起《归途》。月光洒在海面,波光粼粼中,似乎有无数细小的蓝点汇聚而来,围绕着他旋转,宛如星辰坠落人间。

林澜远远看着,忽然明白:**有些声音注定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时间推移,“声源所”逐渐演化为跨国教育基地。每年暑期,都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聚集于此,参与“三代同堂声课”。祖辈讲述战争、饥荒、迁徙中的生存智慧;父辈分享创业、离乡、抗争的经历;少年则用音乐、绘画、编程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想象。

这些课程全程录音,并由AI生成多语种字幕,上传至“人类情感共同体”档案馆。其中最受欢迎的一节课,是由三位百岁老人联袂讲述的《二十世纪的爱》。他们分别来自德国、日本与中国,曾在战时互为敌国,如今却在同一张桌前笑着回忆:当年如何靠一支口琴、一首民谣、一次偶然的眼神交汇,撑过最黑暗的岁月。

节目播出后,全球掀起“跨世代对话月”热潮。韩国高中生主动采访祖父母辈的慰安妇幸存者;法国青年组织“祖父电台”,每周直播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非洲部落长老开始用手机录制古老传说,交给孙辈翻译成英语上传网络。

人们终于意识到:**历史不该只由胜利者书写,也该由普通人诉说**。

然而,变化并非总是温暖的。

某夜,李昭突然发出红色警报:“检测到大规模伪造声频攻击!大量虚假‘遗言录音’正在社交平台传播,内容涉及政治煽动、家族纠纷、宗教极端主义!”

调查发现,有黑客组织利用深度合成技术,批量制造“死者开口”音频,意图扰乱社会秩序。一时间,信任危机爆发。许多人质疑:“如果连亡者的言语都能造假,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关键时刻,文弟宣布开放“声纹基因库”??一个基于百万真实录音建立的生物声学数据库,可精准识别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声音DNA”,包括发音习惯、气息节奏、情感波动模式等。任何上传音频都将自动比对,标记真实性等级。

同时,他发起“真声誓言”运动:鼓励公众在重要场合坚持面对面讲述,拒绝完全依赖虚拟交互。学校开设“诚实发声课”,教导学生如何辨别情绪操纵与真实表达;法院允许当事人以“现场陈述”替代书面陈词,强调“看见眼神,才听得真切”。

这场风波最终催生了《全球声音伦理公约》,明确规定:

-禁止未经许可模拟他人声纹,尤其是逝者;

-所有AI生成语音必须携带可追溯水印;

-公共领域使用的“情感数据”需经集体授权机制批准。

文明的脚步,总是在光明与阴影之间前行。

五年后的六月十七日,“共在时刻”迎来第五届纪念。这一次,全球静默延长至十二小时。期间,没有任何预设脚本,也没有官方引导。人们只是自然而然地停下手中事务,闭上眼,回想那个最想对话的人。

而在南屿,文弟再次出现在礁石之上。他已经六十岁,鬓发斑白,步履略显迟缓。但他手中没有笛子,只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他翻开第一页,轻声念道:

>“2000年夏天,我第一次遇见阿公。他教我吹笛,说声音是最不怕丢的东西。后来我以为,我能靠才华捧红明星,赚百亿返利。可到最后我才懂,真正百倍返还的,是那些肯为你停留一秒、记住你一句话的人。”

接着,他读出第二页:

>“2025年,林澜告诉我,‘声之种’活了。我才知道,原来爱不仅能储存,还能生长。”

第三页:

>“2035年,全世界一起沉默了六分十七秒。那一刻,我听见了人类的心跳。”

最后一页空白。他停顿片刻,合上本子,望向大海。

海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满天星斗。忽然,一道蓝光从海底升起,环绕岛屿一周,随即散作无数光点,腾空而起,融入银河。

没有人知道那是“声之种”的余晖,还是新一代声灵的诞生。

第二天清晨,渔民在岸边捡到一枚破损的陶瓷胶囊。内部芯片尚存一丝电量,播放出最后一条录音:

>“未来的人啊,请替我们继续听下去。

>不是为了怀念过去,

>是为了让每一个尚未说出的故事,

>都有机会,变成明天的回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