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战略的角度,他不觉得此事会影响自己的布局谋划。
鞑子骑兵强悍,野战鲜有人敌,但攻城之战并非他们的强项。
若是能以北京城牵制他们,诛杀他们为数不多的精锐,反倒是大明的一次机会。
唯一的问题是此次的事情可能引来皇帝的不喜。
袁崇焕自忖问心无愧,加上出征前与这名年轻皇帝的交谈,得知对方志存高远,多少有些信心。
如他所料,他率军驰援而来,击退鞑子,令其并未讨到太多好处。
城中却传出于自己不利的流言,直言他投敌。
他知晓这是敌人的攻心之计。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他不可能干如此愚蠢的事。
大明富庶,他更进一步便能入阁拜相,位极人臣,没有任何理由投奔那些荒蛮穷苦的蛮族。
皇帝出言安抚,让他放心不少。
怎料没过多久,他就被崇祯帝以议饷为由召入宫内,随后就被下诏入狱。
袁崇焕预感到大难临头,但也抱着一丝侥幸,想着向皇帝申明自己的想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毕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
他相信换一个人在辽东那种乱局中,未必能比自己做得更好。
但随着在狱中越来越久,他渐渐慌了。
各种消息传入他的耳中。
得知首辅都换了好几位时,他忽然意识到这名年轻的皇帝并不像自己从前以为的那样。
他野心勃勃,敏感多疑,急功好利。
他思索着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回想着朝堂局势,与自己所得到的各种消息结合起来,已然意识到了不妙。
当初他承诺五年平辽,但一年时间金军就南下,以皇帝的性子根本就忍受不了。
赐他尚方宝剑并承诺便宜行事,可他不经皇帝认可就杀死毛文龙,势必触了皇帝的逆鳞。
私下与皇太极通信之事,定是让其怒不可遏。
更要命的是,朝堂上党争不断,而亲近他的东林党,如今正是被倾轧的对象。
如此形势下,他怕是根本等不来活路。
在他被关押了大半年后,终是等来了判决。
听闻消息后的袁崇焕手脚冰凉,如坠冰窟。
早知今日,当初何必干涉辽东乱局!
他一心建功立业,忠君报国,如何也无法接受现在的结局。
凌迟!
极刑中的极刑。
过往受此刑罚者无一不是大奸大恶之辈。
他何德何能,竟能与那些人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