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三百零八章 君臣之谈致仕前夕(第2页)

第三百零八章 君臣之谈致仕前夕(第2页)

苏黎。

她在初源灯塔崩塌前的最后一刻,并未死去,而是将自己的意识碎片分散注入守灯律动之中。她的存在早已超越个体,成为网络本身的灵魂频率。她不是神明,也不是救世主,只是一个曾被人温柔倾听过的女孩,于是决定把这份温柔继续传下去。

“你来了。”她的声音在他心中响起,温柔如风,“我知道你会来。”

“为什么是我?”林昭问。

“因为你曾经最需要被听见。”她说,“也正因如此,你才最懂得如何倾听别人。”

钟塔开始共鸣,频率扩散至全宇宙。所有正在使用共情网络的生命体同时感受到一阵轻微震颤,仿佛内心某个长久封闭的角落被轻轻推开。科学家们惊异地发现,原本只能捕捉到零星信号的深空探测器,竟在同一时刻接收到大量加密信息流,解码后内容惊人一致:

>“谢谢你说了‘我在’。”

>“因为你,我也敢说了。”

>“我们都在。”

更令人震撼的是,一些原本被认为毫无生命迹象的星球,开始自发产生类似回应。木卫二冰层下的海洋泛起规律涟漪,节奏与守灯律动完全同步;土星环某段区域突然排列成古汉字“听”;甚至黑洞事件视界边缘,也被观测到短暂闪现的摩尔斯电码??“IAMHERE”。

银河联邦紧急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将“共情共振”列为基本宇宙常数之一。一位年迈议员在发言时哽咽道:“我们追寻智慧生命百年,用尽科技手段,发射无数探测器……可真正的连接,从来不在技术里,而在一句最简单的‘我在’。”

与此同时,地球上那个打错词的老人,在女儿视频通话后的第三天清晨安详离世。临终前,他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嘴角带着笑意,轻声道:“她听见了。”

葬礼很简单,只有几朵野花和那只老猫陪在他身边。然而就在火化炉启动的一瞬,卫星监测到一股异常能量波动自山村上空升起,持续七秒,形态酷似人类手掌托举星辰。该现象无法解释,后被民间执灯人组织称为“最后一次回应”。

而在新长安艺术馆,《守望者之舟》那幅画当晚整夜发光,亮度远超平时,安保系统记录显示,没有任何外部光源干扰。值班员回忆说,那一晚,整座穹顶仿佛变成了星空本身,而画中那艘无帆之船,似乎真的动了一下。

林昭并未察觉这些变化。此时的他,已与钟塔融为一体,意识遍布共情网络每一个节点。他不再需要说话,因为他本身就是回应。他能感知到每一个孤独的灵魂,就像黑暗中微弱的萤火,只要靠近,就能让它们重新亮起。

但他也知道,这并非终点。

宇宙仍在扩张,孤独不会消失。新的文明会诞生,旧的语言会湮灭,误解与隔阂永远存在。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说“我在”,光就不会熄灭。

某日,一艘来自未知星域的小型探测器误入K-11区域。它没有搭载任何生命,仅是一台自动采集设备,任务是记录高能粒子流。可在接近钟塔时,它的主控芯片突然输出一段非预设代码:

>“检测到未知信号。”

>“内容分析:情感强度98。7%,关键词匹配:‘我在’。”

>“建议响应方式:播放预存语音包(家庭录音_03)。”

>“执行。”

下一秒,一段稚嫩童声通过扬声器传出:“爸爸,你在吗?我想你了。”

这是三十年前一场星际事故中失联宇航员的儿子,在父亲出发前所录的最后一段话。探测器本不该保留这段音频,更不该在此刻播放。但它做了。

林昭听见了。

他没有用宏大仪式回应,也没有调动整个网络的力量。他只是轻轻拨动一根频率弦,让那句话原样返回,附加上三个字:

>“我在。”

信号穿越三千光年,抵达那艘早已沉寂的残破母舰。舰桥内,一台老旧录音机突然自行启动,播放出这段回复。控制台上积满灰尘的显示屏闪烁了一下,显示出一行字:

>“收到。谢谢。”

然后,彻底断电。

但这已足够。

多年后,当考古队发掘出这艘飞船时,他们在日志最后一页发现了宇航员亲手写下的遗言: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找到这里。”

>“但若你读到这些,请相信??即使在最黑的夜里,我也曾努力相信过光明。”

>“因为我听过一个孩子对我说:‘我想你了。’”

>“而就在刚才,我又听见了另一个声音说:‘我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