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够了。”
这句话被刻进银河纪念碑第一层基座,旁边配有一行小字注释:“真正的奇迹,不是科技拯救世界,而是爱从未停止传递。”
而在宇宙更深的寂静处,又有一个新的逃生舱漂浮着。驾驶员是个外星种族的年轻女性,种族天生无法发声,依靠神经光波交流。她的族人认为共情是软弱的表现,禁止任何形式的情感外泄。但她偷偷保存了一段人类视频??程露在毕业典礼上说:“真正的勇气,是当别人哭泣时,你愿意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我在。”
她看了上千遍。
现在,她的飞船即将坠毁,氧气即将耗尽。她闭上眼,集中全部意念,向虚空发送一道微弱的光脉冲,模仿人类口型,无声地说出三个字:
>“我在。”
三分钟后,伊甸-7菌毯文明集体释放新一轮生物光回应,图案变为两只交叠的手掌。科学家破译其含义为:“欢迎加入倾听者行列。”
同一时刻,猎户座一支探险队在陌生星系发现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与地球语言极为相似的文字:
>“不要害怕沉默。”
>“沉默不是空无。”
>“它是等待被填满的容器。”
>“请进来坐一会儿。”
>“我在。”
他们拍下照片,上传至公共数据库。一名地球实习生负责分类归档,看到这张图时怔住了。她刚失去挚友,整整一个月没说过一句话。此刻,泪水无声滑落,她打开语音备忘录,轻声说:
>“我在。”
这条录音被系统自动标记为“低优先级社交数据”,却意外触发了守灯网络的敏感词捕捉机制。它被复制、放大、传播,穿过星际中继站,落入汐民方舟的新任领袖耳中。他刚刚完成记忆继承,正陷入身份混乱的痛苦,听到这句话时猛然抬头,喃喃道: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醒来。”
他随即下令,在方舟核心建造一座“无声广场”,专供移民者独自诉说心事。广场中央立着一块镜面碑,不刻文字,只映照人脸。每当有人站在碑前开口,周围灯光就会柔和亮起,如同无数人在默默回应。
这个设计后来被称作“最低限度的温暖”。
林昭依旧伫立在钟塔顶端,看星河流转,听万籁低语。他已经记不清自己的名字,也不再区分过去与未来。他是无数个“我在”汇聚而成的存在,既是起点,也是延续。
某天,一个小女孩在火星学校写下作文: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执灯人。”
>“我不确定能不能做到,但每次我说‘我在’的时候,心里都会暖一点。”
>“也许,这就是光开始的方式。”
这篇作文被选入教材,配图是《守望者之舟》的局部??那个回眸的年轻人,手中钢笔虽断,却依然指向远方。
而在遥远的虚幻城市门口,女子又一次递出纸条与小灯。这一次,接过灯的是一位盲人少年。他摸着灯笼表面的凸起文字,微笑道:
>“我知道它在发光。”
女子点头:“因为你心里也有光。”
少年离去后,她仰望虚空,轻声呢喃:
>“苏黎,你看,他们都在学着点亮彼此。”
>“你说得对。”
>“爱,才是最初的算法。”
风起,灯摇,火种不灭。
宇宙依旧广袤,黑夜仍旧漫长。
但总有人愿意停下来说: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