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穿着警服的工作人员继续在机器前操作,按照流程叫下一个人。
nbsp;nbsp;nbsp;nbsp;“绍瑶?”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还在整理裙摆,敲门进来的人叫住了她。
nbsp;nbsp;nbsp;nbsp;居然是路蕙。
nbsp;nbsp;nbsp;nbsp;明明才分别不久,两人差点当着一屋子人的面轻弹泪水。
nbsp;nbsp;nbsp;nbsp;还是工作人员起身催促,路蕙才赶忙问:“你要去哪?”
nbsp;nbsp;nbsp;nbsp;“俄国。”
nbsp;nbsp;nbsp;nbsp;“这么好的假期,你去俄国?”
nbsp;nbsp;nbsp;nbsp;路蕙祖上是从祖国的最北端移民来的,至今还有亲戚留在北江省,村子毗邻俄风小镇,她去过好几次,觉得俄国风情和北江也没什么区别。
nbsp;nbsp;nbsp;nbsp;四舍五入,和整个东北应该也差不离。
nbsp;nbsp;nbsp;nbsp;只是地理书上讲,欧罗巴人种的鼻梁更高、眼眶更深邃而已。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礼尚往来:“那你去哪?”
nbsp;nbsp;nbsp;nbsp;“我去遥远的大洋彼岸,”路蕙在胸前交扣双手,“那个国家西有洛基山脉,中有密西西比河,东有五大湖,。”
nbsp;nbsp;nbsp;nbsp;有这文化掉书袋,叶绍瑶嗤声:“直说呗。”
nbsp;nbsp;nbsp;nbsp;“看不出来,你的地理真不错。”路蕙激动地直拍她肩。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以礼相待,尽数拍回去:“你才是,只有密歇根湖完全属于。”
nbsp;nbsp;nbsp;nbsp;看来书袋里也只有半罐水。
nbsp;nbsp;nbsp;nbsp;签证办下来已经是六月下旬,俄国学校也陆续进入暑假,俄花滑协会组织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营正好开营。
nbsp;nbsp;nbsp;nbsp;索洛维约娃作为教练团队之一,为弥补失约带来的一系列损失,承诺华夏来俄的运动员可免报名费入营。
nbsp;nbsp;nbsp;nbsp;约等于蹭半个月的短训。
nbsp;nbsp;nbsp;nbsp;“要参加吗?”邵女士随口问。
nbsp;nbsp;nbsp;nbsp;在华夏日常的交流方式里,人们碍于关系和心理等众多因素,流传出一些和稀泥的表达,比如“买都买了”、“来都来了”。
nbsp;nbsp;nbsp;nbsp;但叶绍瑶保证,她现在只有对明天到来的期待:“咱们来都来了!”
nbsp;nbsp;nbsp;nbsp;绝不是半推半就,而是求之不得。
nbsp;nbsp;nbsp;nbsp;因为是半路加入训练营的一批,没有开营仪式的过渡,倒过时差的第二天,叶绍瑶就跟随其他几名华夏孩子出现在他乡的冰场。
nbsp;nbsp;nbsp;nbsp;她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下赛季的舞蹈节目,其他训练内容是锦上添花。
nbsp;nbsp;nbsp;nbsp;第一堂课,索洛维约娃按照自己的排序方法把人分了先后:“其他运动员请稍等。”随即解散队伍。
nbsp;nbsp;nbsp;nbsp;“我现在就可以跟着她们训练吗?”有小姑娘问。
nbsp;nbsp;nbsp;nbsp;索洛维约娃勾着嘴角,眼里却看不到一丝笑意:“如果你跟得上的话。”
nbsp;nbsp;nbsp;nbsp;是语言的差异吗?叶绍瑶蹙眉,经翻译员语言变换,这个回答像是带刺一般。
nbsp;nbsp;nbsp;nbsp;这个冰场是花滑协会提供的训练场地,又大又宽,明显超过赛标许多,可以见得这个训练营的规模。
nbsp;nbsp;nbsp;nbsp;班级里也不全是浅发淡眸的欧罗巴人,卷头发长方脸的、皮肤棕黑力量型的、亚洲面孔吊梢眼的,地理书上提到的世界各地人种特征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
nbsp;nbsp;nbsp;nbsp;人员冗杂,交流就成了问题。
nbsp;nbsp;nbsp;nbsp;看着说话者的眼睛是尊重人的表现,但叶绍瑶从小就畏惧和生人说话,自然也害怕眼神上的交流,一双圆眼睛滴溜溜地转。
nbsp;nbsp;nbsp;nbsp;不过在活泼性格地掩盖下,这看不出她的虞虑,倒像是在想坏点子。
nbsp;nbsp;nbsp;nbsp;所以她和别人的关系发展总要慢些。
nbsp;nbsp;nbsp;nbsp;休息时间,她安静地坐在橡胶地上,看几个劳模还在进行反应能力训练,汗也没撒几颗,没出力似的轻松。
nbsp;nbsp;nbsp;nbsp;“你也是华夏人?”有个女生带着流利的口语走向她。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惊讶:“你怎么知道?”
nbsp;nbsp;nbsp;nbsp;女生抬了抬下巴,指向已经几个玩成一团的小朋友:“你们的口音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