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宋冬宝正在发愁,宋知南喊他把报纸送过去。
nbsp;nbsp;nbsp;nbsp;宋冬宝只好抱着一叠报纸过去,他小心地劝道:“姐,你也别太生气,要不然,你把地址给我,我上门套麻袋把他们揍一顿。”这事他最在行。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笑着说道:“冬宝啊,这是在首都,你要讲文明要法律,不能随便打人。”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气定神闲地翻开报纸一看,猛地一拍大腿:“看,我说得对吧?这帮男人就是喜欢被虐,我一骂他们,他们就集体兴奋了。”
nbsp;nbsp;nbsp;nbsp;身体的sm是捆绑鞭打,精神上的sm不就是挨骂了吗?这些人都是抖m。
nbsp;nbsp;nbsp;nbsp;她说得完全没错啊。
nbsp;nbsp;nbsp;nbsp;灵感又来了,宋知南铺开稿纸就开写:“我在进行一项关于心理、伦理方面的研究,请大家不要抵触。
nbsp;nbsp;nbsp;nbsp;按照常理来说,身体和精神应该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你喜欢精神上的虐,也就喜欢身体上的虐。
nbsp;nbsp;nbsp;nbsp;一听到女人的骂声就兴奋不已的男人,基本上可以断定他也喜欢身体上的捆绑鞭打。
nbsp;nbsp;nbsp;nbsp;各位男同胞们,你们跳得越高,越容易暴露你们自己内心的渴望。
nbsp;nbsp;nbsp;nbsp;我的小说是一面镜子,它会照出你是谁;我的杂文是一面魔镜,它会照出你心中的魔。谁代入得越投入,谁心中的魔就越大。”
nbsp;nbsp;nbsp;nbsp;第150章
nbsp;nbsp;nbsp;nbsp;不出意外,宋知南的第二篇杂文再次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nbsp;nbsp;nbsp;nbsp;这次,不但有人骂宋知南,还有人写信骂杂志社,甚至威胁他们,如果以后再发表宋知南的文章,他们就取消订阅。
nbsp;nbsp;nbsp;nbsp;杂志社的编辑开始怕了,这可是关系到他们的饭碗。
nbsp;nbsp;nbsp;nbsp;大家一齐看向老周,老周考虑许久,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是《杂文周刊》,主旨就是针砭时弊,抨击现实中的丑恶现象。我们有自己的风骨和坚持。如果个别读者一威胁,我们就妥协,我们本身就会成为笑话。不理他们,爱订不订。他们不订,有的是人订。”
nbsp;nbsp;nbsp;nbsp;小刘担忧地问道:“可是主编,销量要是真的大幅下滑咱们该怎么办?”
nbsp;nbsp;nbsp;nbsp;老周干脆地说:“不怎么办,等真下滑了再说。”
nbsp;nbsp;nbsp;nbsp;杂志社除老周外,其他编辑们全都忐忑不安地等着那个未知的结果。
nbsp;nbsp;nbsp;nbsp;等到最新一期杂志出来,销量统计表一送上来,大家不由得一惊:销量不减反增,这是怎么回事?
nbsp;nbsp;nbsp;nbsp;老周也很意外,下班的时候,他顺便去附近的报刊亭实地查访。
nbsp;nbsp;nbsp;nbsp;这一看,他还真找出原因了。原来买他们杂志的女同志很多,他一问报刊亭的负责人,她们也说确实如此。买书买杂志的顾客以女同志居多。这一期的《杂文周刊》卖得特别好,一摆上来就卖完了。
nbsp;nbsp;nbsp;nbsp;老周回去之后就把这个发现告诉大伙。
nbsp;nbsp;nbsp;nbsp;大家一起惊呼:“原来如此,那我们就放心了。”
nbsp;nbsp;nbsp;nbsp;《杂文周刊》这下更有底气了,你威胁你的,我们刊登我们的。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还完老周和李群英的稿债后,准备休息几天再闭关写作。
nbsp;nbsp;nbsp;nbsp;闭关之前,她约了罗静林和格羽两个文友见个面。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把两人约到家里,同时也叫上了李群英,四个人围在一起吃火锅。
nbsp;nbsp;nbsp;nbsp;外面寒风呼啸,屋内温暖如春。大家有说有笑,气氛相当热闹。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打量了一眼格羽,见她一脸疲惫,就说道:“你最近写作这么用功?要注意身体啊。”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不解地问道:“格羽你这么用功,怎么还拖我的稿?”
nbsp;nbsp;nbsp;nbsp;格羽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罗静林没忍住,在旁边说道:“她这么累不是因为写作用功,而是因为她那个诗人男朋友。”
nbsp;nbsp;nbsp;nbsp;接着,罗静林不满地吐槽道:“群英,诗人明河你也认得吧?他这人交游广阔,仗义疏财,家里时常高朋满座。只是这高朋总得有人招待吧?高朋散后,总得有人打扫收拾吧?你猜是谁在干些?”
nbsp;nbsp;nbsp;nbsp;大家一起看向格羽,格羽不自然地笑笑,为明河辩解:“他这人就是这样,朋友特别多。他还要思考写作,那些杂事琐事只能我干了。”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犀利地反问道:“他要思考写作,你不需要吗?他是诗人,你不是吗?”
nbsp;nbsp;nbsp;nbsp;格羽摇头,“不一样的,我在写作上的才华很有限,只是比一般文学爱好者的水平稍高些罢了。”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问:“这句话是谁说的?是那个明河说的?他们凭什么断定你才华有限?”
nbsp;nbsp;nbsp;nbsp;格羽说:“也不只是他,他的朋友们也这么说。他的朋友中有一个叫扶光的,是当代诗坛的代表人物。你听说过吧?”
nbsp;nbsp;nbsp;nbsp;“我知道他,他的诗我也看过,水平一般。”
nbsp;nbsp;nbsp;nbsp;格羽惊讶道:“怎么会一般?评论家都说他的诗格局宏大,见解深刻,词句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