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黎民日报 > 秘闻(第2页)

秘闻(第2页)

“事发突然,在场的伙计都愣在原地,搞不清楚眼前的状况。这时几个家仆冲上前来奋力拉开了那姑娘,张老爷听到动静也连忙赶过来,向伙计们再三道歉。”

“他说,那是他的一个疯孙女,幼时曾被歹人绑了去,以此向张府索要钱财。后来他孙女虽然被平安赎回,但也自此落下了谵妄之症,时常胡言乱语,惊叫着有人要害她。平日他们府中下人都对她严加看管,今日一时疏忽让她跑了出来,吓到众人实在是他的罪过。”

孟允抒难以辨别张老爷这话的真假。对人贩子来说,谎称被害者患有精神疾病是他们的惯用伎俩,凭借这种借口,受害者往往会失去旁人的信任,从而错失被救援的机会。

“后来,张老爷为了赔罪,还特意多给了我十两银子,说是让我别把此事放在心上。”

无论怎么看,孟允抒都觉得这像是张老爷给刘掌柜的封口费,让他不要再追究此事,也不要将那日的见闻外泄。

不过,既然眼下刘掌柜正坐在报社里,那他的想法也显而易见了。

刘掌柜看向孟允抒,神情凝重地说道:“孟社长,我的确喜欢做买卖,但我并不是见钱眼开之辈。那日的事太过古怪,联想到近期百姓热议的略卖人口的案例,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对此置若罔闻。万一那小姑娘——”

他的话戛然而止,刘掌柜似乎不愿意说出那个糟糕的可能性。

他只能叹了口气:“我倒宁愿是我想多了。”

孟允抒梳理着刘掌柜为她传递的情报,轻叩着桌面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按照刘掌柜所说的话,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张老爷有略卖人口的行为,但张老爷的各方面表现又确实可疑,孟允抒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正如刘掌柜所说,哪怕他们到头来发现是虚惊一场也好,万一他们不将此事调查清楚,而张老爷又恰好真的做了违令的勾当,那受害者们或许就永无重见天日的可能。

这大概是营救他们的唯一机会。

不过,既然孟允抒没有掌握证据,那官府就不能着手调查此事。而且,若那些官员贸然出击,恐怕还有打草惊蛇的危险。

看来,这份差事还得落到她的头上。

孟允抒有了主意,抬头问刘掌柜:“在那日之后,你可曾再次向张老爷询问那件事的相关情况?”

“没有。”刘掌柜摇头道,“我和张老爷打了这么久的交道,我清楚他的脾性。张老爷看起来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但实际上口风比谁都紧,我要是跑去问他,非但问不出个所以然,反而还容易让他对我起疑心。”

刘掌柜的回答正中孟允抒下怀。

“很好。”孟允抒对刘掌柜笑道,“既然如此,我想请您帮我个忙。”

刘掌柜拱了拱手:“孟社长客气了,您请讲。”

“这几日你们若是有生意往来,那就一切如常,您也不要对张老爷说什么多余的话。”孟允抒叮嘱他,“等到聚鲜菜铺下次去张府送菜时,麻烦您让伙计们将我带上,我扮成伙计的模样混进队伍里,亲自去张府一探究竟,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新线索。”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日内,孟允抒经过多方查证,为暗访做着充分的准备;而刘掌柜则按照孟允抒的嘱托,不动声色地回到城北,照常经营着他的菜铺。

时间一晃就到了十六日,即刘掌柜与张老爷约定好的送菜日期。

孟允抒从天还没亮时便收拾停当,在叶片上的早霜还未消融之际,一行人就已经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张府。

在院落中,孟允抒和其他伙计还有家仆一起,气喘吁吁地搬过一筐又一筐的蔬菜。趁着没人注意她时,孟允抒飞快地打量着四周的环境,试图搜寻更多的信息。

正如刘掌柜所说,张老爷长着一副待人友善的面容,一开口眼中就带上了笑意,看起来非常好相处,全然没有那些富家老爷目中无人或高高在上的样子,反倒更像个街上随处可见的平头百姓。

然而,张府的阔气华丽又与张老爷给人的感觉截然相反。

要不是亲眼所见,孟允抒根本没想到,刘掌柜所描述的“极尽奢华”竟然是毫不夸张的说法。眼前那些雕梁画栋让孟允抒一度以为自己在参观哪座皇宫,庭院中的每处景观也都蕴藏着工匠的巧思,可见房屋主人对居所美感的极致追求。

打造这么一所富丽堂皇的府邸,想必要花上不少银两。但是,在孟允抒进门之前,她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在朴素的灰墙青瓦之下会是这样一副金碧辉煌的光景。

张府的建筑风格向她充分诠释了“财不外露”的含义。

而与此同时,张老爷的的言谈举止也一样滴水不漏。在他和家仆的严防死守下,一直到孟允抒离开张府,除了验证刘掌柜所描述的情景句句属实以外,她依然没能获得其他有意义的情报。

而且,这次的送菜过程堪称是风平浪静,孟允抒没有见到张老爷口中的任何一位女眷。

再三思索后,孟允抒回望了一眼张府紧闭的大门。正如她来时那样,从府邸外面看去,她根本不知道那深院之中到底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景象。

在这荒无人烟的郊外,周遭的气温比城内还要冷上许多,迎面而来的寒风不禁让孟允抒裹紧了身上的袄子。

尽管如此,孟允抒依然步伐坚定,一路向前。

她决定另寻机会彻查此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