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茶味,丝丝药香,萦绕室中四人。一副详尽难得的颍川地图,就在四人跪坐的席间展开。大医张梁伸出手指,就在这副他亲自绘制、堪称“机密”的地图上指点。他高屋建瓴,细细讲述着这“中原咽喉”的地理形势。而张承。。。
赵云策马疾驰,风雪如刀,割得脸颊生疼。王甫伏在他背后,气息微弱,几乎已陷入昏迷。赵云心急如焚,却不敢稍缓半分。他知道,若不能及时将王甫送至安全之地,并赶回南阳前线,张绣孤军深入,恐怕凶多吉少。
前方山路愈发崎岖,积雪深达尺许,战马踏雪前行极为艰难。赵云紧勒缰绳,放缓速度,目光四下扫视,警惕敌军再次设伏。他深知曹仁素来谨慎,既已派出斥候截杀信使,必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环。
忽然,远处山林间传来一阵异响,赵云立刻警觉,翻身下马,将王甫轻轻放下,抽出银枪,缓缓向声源处逼近。风雪中,只见几匹战马倒卧雪地,尸体尚有余温,周围血迹斑驳,显然是刚经历一场厮杀。
赵云皱眉正欲细查,忽听身后马蹄声急促,数骑自后方飞奔而来。赵云转身一看,竟是几名身披吴军铠甲的骑兵,为首之人正是昔日同袍??陈到!
“子龙!”陈到见是赵云,大喜过望,“主公命我等前来接应你,不想竟在此相遇!”
赵云闻言心中一松,忙道:“快,先救王甫!他受了重伤,需尽快医治。”
陈到点头,当即命人下马,将王甫扶上马背,又取出身上的干粮与水囊,喂其服下。王甫微微睁眼,似有所感,嘴唇翕动,低声道:“赵将军……务必赶在大战前抵达……否则……恐误大事……”
赵云郑重颔首:“放心,我定不辱使命。”
陈到沉声道:“子龙,我们奉黄祖之命前来接应你,但途中遭遇小股曹军拦截,耽搁了些时辰。如今南阳局势紧张,张绣已率军北上,而徐晃、于禁皆已南下,意图合围。”
赵云眉头紧锁:“如此说来,曹操果然早有准备。若张绣孤军深入,恐遭重创。”
陈到叹道:“正是如此。贾诩虽极力劝阻暂缓出兵,但张绣心意已决,不肯退缩。”
赵云沉吟片刻,终是咬牙道:“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尽快赶到前线。你带王甫先行返回江陵,请黄祖速派援军,同时联络陆逊,务必牵制夏侯?,使其无法驰援许昌。”
陈到点头:“好,那你呢?”
赵云翻身上马,目光坚定:“我去南阳。”
……
与此同时,南阳城外,张绣大军已行至?水河畔,正准备渡河继续北进。然而,对岸却已布满曹军旌旗,徐晃亲率五千精兵列阵以待,弓箭手早已埋伏两侧高地,只待吴军渡河之际发动突袭。
“主公,情况不妙。”贾诩凝视对岸,神色凝重,“徐晃早有准备,若强行渡河,必遭重创。”
张绣眉头紧锁:“难道就此止步?”
贾诩摇头:“若退,士气大跌,反被敌军所乘。不如暂缓半日,等待赵云消息。若他能带回黄祖答复,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张绣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好,传令下去,全军扎营,严密防守,不得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赶来:“报!主公,赵云将军已至十里之外,正疾驰而来!”
张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终于来了!”
……
赵云一路狂奔,终于在黄昏前抵达营地。他翻身下马,径直闯入帅帐,张绣与贾诩皆迎上前。
“子龙,可曾带回黄祖答复?”张绣急问。
赵云喘息片刻,沉声道:“黄祖愿提供粮草支援,并命陆逊全力攻樊城,以牵制夏侯?。但……他也提出条件,若此战胜,则南阳归于江陵,张将军须臣服于黄氏。”
张绣闻言,脸色骤变:“黄祖竟想趁火打劫?”
贾诩则冷静分析:“眼下局势危急,若无粮草支援,我军难以持久。不如暂且答应,待战后再作计较。”
张绣沉默良久,终是咬牙道:“好,便依你所言。传令下去,立即整军,明日清晨渡河,与徐晃决战!”
赵云拱手道:“末将领命。”
……
次日清晨,天尚未亮,吴军便开始渡河。赵云亲自率领先锋部队,手持银枪,立于舟头,目光如炬,随时准备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