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怪的是此番朝中衙内,竟平静得出奇。
nbsp;nbsp;nbsp;nbsp;大抵谁都知道,贪墨也好、私铸兵器也罢,事情看似结束,实则不过刚刚开始。
nbsp;nbsp;nbsp;nbsp;于是朝上朝下,人人缄口不提“礼部”二字。
nbsp;nbsp;nbsp;nbsp;唯有言官为赶例课,仍孜孜不倦地上书,内容十之八九都与内阁首辅有关——孙协之孙、刘文昌之刘,皆系三大家族,百官对此讳莫如深。
nbsp;nbsp;nbsp;nbsp;一时间,满朝的目光都转到首辅的宅邸上。
nbsp;nbsp;nbsp;nbsp;春分的这日,棕缦素顶的马车在国姑府的门前停下。车里出来一个侍从,先去敲门。
nbsp;nbsp;nbsp;nbsp;府中门子推门而出,貌似心情不好,伸头出来稍一打量,见石狮子旁停着的马车朴素非常,当即联想起新帝登基所开恩科将即,来人多半又是哪个穷乡僻壤的土绅子弟,来此递送诗帖试图巴结首辅。
nbsp;nbsp;nbsp;nbsp;这样想着,门子脸上平添几分厌恶之色,没好气得问了一声:“何人来此?为得是何事?”
nbsp;nbsp;nbsp;nbsp;“劳烦通报贵府家主,太师大人有要事相商。”来人一面说话,一面奉上名帖。
nbsp;nbsp;nbsp;nbsp;门子一见帖上书的“杨永清尺牍”几个大字,便知来者确是太师,她目光在名帖与那马车之间来回飘曳,不由发起愣来——当朝太师身兼内阁次辅一职,是出了名的清流派。其与首辅不和,这是
nbsp;nbsp;nbsp;nbsp;半个朝堂皆晓的事。且重臣之间当避嫌,这青天白日,她怎就这样登门造访?
nbsp;nbsp;nbsp;nbsp;“我家大人之后还有其他事,不便耽搁太久。”来人出声,“还请足下行个方便。”
nbsp;nbsp;nbsp;nbsp;门子闻言方回过神来,忙着人去通报,片刻后府中管事亲自带人,将马车引入后。庭的空地上。
nbsp;nbsp;nbsp;nbsp;下车的却是个戴着面纱的男子。
nbsp;nbsp;nbsp;nbsp;管事见状,明白自己被骗,登时怒火中烧:“大胆狂徒,居然冒充朝廷命官私闯国姑府。”
nbsp;nbsp;nbsp;nbsp;何兰闻言也不露怯,负手挺立在那里,反哂笑:“才自皇城出,又入别宫来—-贵府别苑倒不遑御花园。”说罢转身,“吾乃太师明媒正娶的夫,替她拜谒首辅,见得?见不得?”
nbsp;nbsp;nbsp;nbsp;管事沉吟不语,半晌才道:“既然这样,待在下先去禀过我家家主。”
nbsp;nbsp;nbsp;nbsp;“有劳。”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管事来回禀刘文昌:“大人,来人不是杨太师,竟是她夫郎,府里这么多人,被一个男流之辈耍得团团转。您说,这叫什么事?现在人在北院茶室”
nbsp;nbsp;nbsp;nbsp;刘文昌正在看画,听了管事的话,她就头也不抬地随口问了一句:“杨永清夫郎?”问罢端起茶杯,闻着茶香抿了一口,而后继续看画,看样子,她并没有打算去见那个人。
nbsp;nbsp;nbsp;nbsp;管事应了是,犹豫了一下又描补:“大概是后娶的,说先前的那位,自独女落水身亡后就疯了。”
nbsp;nbsp;nbsp;nbsp;刘文昌听了这话,放下画卷,改了主意:“他既主动找上门,见见也无妨。”
nbsp;nbsp;nbsp;nbsp;刘文昌推开茶室的门,果然看到一个蒙了面纱的男子端坐在竹椅上。
nbsp;nbsp;nbsp;nbsp;男子着白色暗纹绸袍,身披同色斗篷。听见开门的声音,他循声望去,看见刘文昌缓步向他走来,边走边道:“太师府诗书传家,竟不讲男女大妨?”
nbsp;nbsp;nbsp;nbsp;何兰起身:“圣人有言,年过四十者,遇急可从权。首辅莫不知?”
nbsp;nbsp;nbsp;nbsp;他既然这样说,刘文昌便也笑道:“既有急事,郎君不找令妻主,却辗转到了此地,就请直言便是。”
nbsp;nbsp;nbsp;nbsp;何兰听了这话,也不再绕弯子,“侍发句大不敬之问,您可知,在陛下心中,除您之外,还有谁人可当首辅一任?”
nbsp;nbsp;nbsp;nbsp;刘文昌闻言,心下一颤,前几日她安在宫中的人传来消息,皇帝召见了五位阁臣,唯独没有她这个首辅。说到底还是孙协之事,孙协虽没有供出任何话,但大理寺却顺藤摸瓜,找到孙协的孙女之“墓”下密道出口,那出口所通的宅院正是刘文昌已故长孙女名下的房产。
nbsp;nbsp;nbsp;nbsp;于是所有的证据都无声地控诉:孙协所做一切,皆为刘家所指示,而最后孙协自首也是替刘家背锅,作为交换,刘文昌保孙家后人无虞。
nbsp;nbsp;nbsp;nbsp;言官但得蛛丝马迹,不问真假,纷纷争先恐后上书。从贪墨到私铸兵器,将首辅刘文昌弹劾得体无完肤。
nbsp;nbsp;nbsp;nbsp;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文昌只觉孤立无援——就连一父同胞的太帝君与她都有了疏离之势,几次入宫都不得见。
nbsp;nbsp;nbsp;nbsp;皇帝虽什么都不说,但谁都能看出她早已动了易辅之心。
nbsp;nbsp;nbsp;nbsp;刘文昌想到此处,尽管浸淫宦海多年,脸上也难免失了血色,冷然说道:“先帝圣明一世,临危授命,将陛下托于吾等老骥,使陛下亲贤远佞,保宗政无忧。然近来流言不断,说本官与孙贼有染,此等诛心之语,往小了说要离间我与陛下、太帝君,往大了说,构陷命官,其罪当诛。
nbsp;nbsp;nbsp;nbsp;恕某多言,郎君亦是阁臣之夫,状元之父,况尔一男子,万不该言辞如此轻狂。“刘文昌说着说着,也感到自己语速加快,或失方寸。
nbsp;nbsp;nbsp;nbsp;却看对桌坐着的男子薄纱之下的一张面孔面不改色道:“大人不必多心,侍来此处,带得是合盟之意。”
nbsp;nbsp;nbsp;nbsp;刘文昌怔了一下,嘴角渐渐扬起,哂笑道:“本官落到这步田地,竟不自知?”
nbsp;nbsp;nbsp;nbsp;何兰道:“侍之所言,若有得罪之处,先请恕罪。令先正(1)一门,钟鸣鼎食。
nbsp;nbsp;nbsp;nbsp;令先正之姊,幼时便是武德年间东宫伴读,后掌虎贲、羽林二卫,是太宗之心腹,待废太女自戕后,带亲卫刺杀先帝,英年早逝。先帝念在太帝君与刘家追随之情,留住令先正所出之嫡女,教其长于皇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