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元春不干了[红楼] > 90100(第6页)

90100(第6页)

“立储?!”未及玉罄说完,元春就打断了她,双眼看向玉罄,脸上再没有方才万事不经心的样子。

“是,只是隐隐有风声,并未正式廷议。”

“议的是谁?”

“都有,还是大皇子居多,三皇子……也有人提。”

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了,言下之意,小四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元春蹙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事有蹊跷。皇帝正当壮年,也没有什么御驾亲征的奇怪想法,议储这件事来的有些突兀。

“李博瞻最近怎么样?”

玉罄不防元春晖突然提到李博瞻,愣了一会儿,结结巴巴地回:“李相公,李相公最近按时上朝啊,并未听说有什么不好?”

“大皇子妃呢?宗人府的待选名录中,有没有李家的姑娘?”

“这……”眼见玉罄答不出来,元春摆摆手说:“无妨,你去探听探听,不用着急。我只是心中有个猜想,李博瞻可能要不行了……”

李博瞻是大皇子背后最大的助力了,比起看似绑在一条船上的齐家,他才是真正为大皇子打算的人。

如果李博瞻真要不行了,那皇后势必不会无动于衷。

元春现在觉得,皇后越来越像一条伺机而动的毒蛇,躲在阴暗处窥视着周遭的一切,只待趁人不备的时候,给出致命一击。

历朝历代,议储都是极为敏感的一件事。

为了国家的安定,储位自然是越早定下越好。可对于皇帝本人来说,这个话题就有些敏感了。

周高昱正值壮年,朝臣提起这件事会不会让他不快,会不会让他对日渐长大的大皇子心生防备?

这时候提起立储,对三皇子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对于日渐长成的大皇子就不一样了。

大概率,皇上不会在此时定下太子的人选。

但让皇帝看到朝臣对大皇子的支持,就好比在皇帝心中种下一颗刺,以后大皇子越是优秀,越是出类拔萃,皇帝心中的这颗刺就会卡的越深,越隐隐作痛。

前朝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例子,老皇帝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日后变成谋逆的乱臣贼子。

至于被提到的三皇子,他本来就养在皇后膝下,趁势在众人面前露露相,也不为奇怪。

有一种说法,想要抓到一件事的始作俑者,就看看事件背后的受益人是谁,越是盘根错节、扑朔迷离的事,越是如此。

元春觉得这是皇后的手笔

,因为大皇子最近风头太盛了,又是被频频夸赞,又是让上朝听政。

甚至把之前还和他不相上下的二皇子,比的一文不值。

大皇子背后站着惠妃,她是对皇后地位最有威胁的人,皇后会比德妃更怕惠妃母子上位。

但是皇后胆子再大,都是不敢硬刚前朝的。李博瞻可不是后宫的莺莺燕燕,那是真正的政治生物,能将一众保守派压的喘不过气的人物!

“娘娘,听说李相公真的不好了,奴婢还没走出多远,就听说皇上赐下御医,急急忙忙往李府去了。大皇子也去了,替皇上看望李相公!”——

作者有话说:五一返程好挤,不过假期真美好,嘿嘿

第94章

李博瞻死了,死在永正七年的炎炎夏日……

他死的那天,傍晚忽降暴雨,尽情地冲刷着皇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为他送行。

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曾是周高昱人生路上的恩师;是他政治理念的坚定支持者;是为他披荆斩棘,九死不悔的人。

周高昱给了他臣子死后的最高哀荣,厚葬优恤,追封赐谥,但这些可能都难以表达他心中的哀惋。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位老人的逝世是那样的仓促。因为几天之前,他甚至还能在朝堂上引经据典,与人据理力争。

不过对于皇后来说,李博瞻每况愈下的身体不是秘密。

她算定了李博瞻在皇上心中不凡的地位,生怕他临死前一求,为大皇子求来一个太子之位。

所以她急急地安排人在前朝造势,鼓动大臣们上折子议储。

这股隐秘的暗流涌动,垂死的李博瞻不一定能够注意到。但是皇帝对前朝后宫的掌控已非昨日可比,他绝对不会忽视。

前朝的暗流是以势相逼,当面的恳求是以情相胁,这是周高昱顶顶厌恶的行为方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