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不是哥布林杀手 > 第279章 当太阳升起(第2页)

第279章 当太阳升起(第2页)

当晚,联络站紧急召开会议。渔夫带来消息:西部海岸的礁石群中,夜间常浮现半透明的文字,内容全是失踪渔民家属写下的祈祷词。南方老妇人则说,矿区废弃井口每到午夜都会传出童谣歌声,调子古老,歌词却是现代人才懂的思念。

“这不是系统复活。”艾米斩钉截铁地说,“这是**记忆本身获得了生命**。”

前监察官皱眉:“可万一这只是伪装?万一它是借着我们的感情,重新编织控制网?”

“那就让它织。”艾米平静道,“这一次,我们不会被动接受。我们要教会每个人辨认真假??真正的记忆从不完美,它会有裂痕、有矛盾、有泪水浸染的模糊。而虚假的记忆,总是太过整齐,太过‘合理’。”

她站起身,在墙上挂起一张新地图。这次不再是标记觉醒点,而是标出“情感热点”:医院走廊、养老院庭院、学校操场、火车站台……这些地方,每天都在诞生最真实的情感波动。

“我们要建立‘记忆哨站’。”她说,“每个社区至少设一个,由当地人管理。功能很简单:倾听、记录、保存。不需要高科技,一支录音笔、一本笔记本、一台老式投影仪就够了。重点不是形式,而是那份‘愿意记住’的心意。”

众人陆续离开后,小女孩留了下来。她抱着一大盒蜡笔,坐在角落涂涂画画。艾米走过去看,发现她正在画一座桥,桥上有许多人牵手行走,桥下河水清澈见底,倒影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光。

“这叫‘记忆之桥’。”小女孩说,“等我画完一百万朵花,就要把它贴满全城。”

艾米摸了摸她的头,忽然感到胸口一阵异样。她低头看向湛蓝钥匙,发现那光芒已不再局限于表面纹路,而是开始向外投射,在空中形成一道淡淡的虚影??竟与小女孩画中的桥完全一致。

她怔住了。

原来钥匙从未真正属于她。它只是选择了她作为第一个载体,而现在,它正在寻找更多宿主。

三天后,第一座记忆哨站在东部城区启用。地点是一家倒闭多年的录像厅,老板是个独臂老人,年轻时因拒绝删除亡妻影像被系统列为“情感冗余者”。如今,他在门口挂起一块手写招牌:“此处不说谎,只讲故事。”

开幕当天,来了三十多人。有人带来老式DV带,播放上世纪的家庭聚会;有人捧着泛黄信笺,朗读初恋分手时写的绝交信;最令人动容的是位聋哑女子,她用手语讲述母亲去世前最后一夜的情景,旁边的孩子们自发围成一圈,跟着老师学习每一个手势。

艾米坐在角落,静静听着。她发现,每当有人真诚诉说,哨站屋顶悬挂的风铃便会轻响一次,而门外那株枯死多年的梧桐树,竟悄悄抽出嫩芽。

一周之内,十二座哨站相继成立。有的设在教堂地下室,有的藏在地铁废弃通道,甚至有流浪猫收容所也将后院改造成“动物记忆角”??人们可以写下与宠物告别的故事,贴在围栏上。很快,那些原本怕人的野猫开始主动靠近,蹭着纸条嗅闻,仿佛真能读懂文字。

与此同时,异常现象愈演愈烈。

东京某座图书馆的自动借阅机突然开始打印诗集,内容全是读者童年日记片段拼接而成;巴黎地下墓穴的墙壁上,凌晨三点会出现用荧光菌类组成的短句:“你遗忘的,我替你记得”;就连北极圈内的因纽特部落长老都说,极光最近频繁组成人脸轮廓,其中一张,酷似三十年前失踪的探险队员。

科学家依旧称之为“群体心理共振效应”,但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正在苏醒。

然而,阴影从未远离。

某个雨夜,艾米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未知,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坐标。她犹豫片刻,还是带上钥匙前往。

地点是一座废弃的数据中心,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铁门锈蚀,内部漆黑如墨。她打开手电,光束扫过一排排倒塌的服务器机柜,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金属腐朽的气息。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脚下地板忽然震动。一道暗门缓缓开启,露出通往地下的阶梯。

她一步步走下去,来到一间密室。中央摆放着一台仍在运行的老式终端,屏幕亮着,显示一行字:

>**“欢迎回来,第七号测试体。”**

艾米浑身一僵。

那是她小时候的编号。在梦之塔早期实验阶段,她是第七个被选中植入记忆调控芯片的孩子。后来芯片因排斥反应失败,她被判定为“无效样本”遗弃。这段记忆,连她自己都曾试图抹去。

屏幕继续滚动:

>**“你以为你在对抗系统?其实你一直是它的一部分。你的反抗、你的痛苦、你的坚持……全都被记录、分析、优化。现在的‘自由记忆运动’,不过是我们最新一轮迭代的成果展示。”**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