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 > 第537章 一石二鸟找陆小凤开启二段任务(第2页)

第537章 一石二鸟找陆小凤开启二段任务(第2页)

沈清璃静静听着,良久方道:“你可知我为何能活到现在?”

李元凯抬头,眼中满是困惑。

“因为我从不信妥协能换来和平。”她语气沉稳,“敌人永远不会满足于一次背叛。今日你要救弟弟,明日他们便会要你献出城池;后日,便是整个国家。你以为你在保全亲人,其实是在助纣为虐。”

她走近一步,声音柔和下来:“但我信你还有良知。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假意应允敌军,引他们深入埋伏圈。若成功,我亲自上奏陛下赦免你弟,并安排他迁居内地,远离战火。若失败……我也陪你死在这里。”

李元凯泪如雨下,重重叩首:“先生待我恩重如山,李某纵粉身碎骨,亦不负此信!”

七日后,赫连曜果然率军来袭,误入峡谷伏击圈。沈清璃亲率三千弓弩手居高临下,万箭齐发,火油倾泻,敌军大溃。混战中,李元凯奋勇冲杀,亲手斩杀狄军先锋,最终力竭殉国。

战后,沈清璃为其请功,追赠忠勇校尉,厚葬祖坟,并接其弟入京安置。百姓闻之,无不感泣。

此事传开后,朝野震动。昔日质疑她统军能力者,如今纷纷改口称颂。更有年轻士子写下诗句赞曰:

>**一女执剑定乾坤,万夫莫敌沈将军。**

>**非因红妆输志气,只教须眉愧三分。**

与此同时,清璃书院迎来新一批学子。这一次,竟有数十名男子慕名而来,恳求入学。他们坦言:“先生既能以女子之身登顶仕途、统领三军,我等男儿岂甘落后?愿拜于门下,习文修武,明志立身。”

林昭见状,欣然接纳,并增设“明志堂”,专授治国安邦之道。他亲自授课,讲述历代兴衰、民心向背,强调“为政不在权高位重,而在利泽苍生”。每逢讲学之日,堂前挤满听众,连邻近州县的官员也悄悄前来旁听。

一年春闱,一名来自西南边陲的考生在策论中写道:“臣读《清璃传》,始知女子可为圣贤;观沈先生行,乃悟英雄不分性别。今国家求才若渴,何不广开女科,设女子翰林院,使天下英才尽出帷帐之内?”

此文轰动考场,主考官犹豫再三,仍将之呈报御前。皇帝阅毕,久久不语,终提朱笔批曰:“此言甚是。即日起,诏令全国,凡女子年满十六,皆可报名参加科举,不限科目,不限地域。”

圣旨下达当日,京城万人空巷。无数女子手持书卷,聚集在清璃书院门前,含泪高呼:“谢沈先生开路!谢林夫子传道!”

沈清璃登上讲台,面对万千期盼的目光,只说了一句:“你们才是未来的光。”

数月后,首届女子科举举行,录取三十六人,其中最年轻者仅十四岁,名为苏婉儿,籍贯江南,以一篇《论民本与兵革》惊艳四座,被誉为“小清璃”。放榜之日,她跪在书院门前,捧花敬献:“学生愿终身追随先生脚步,不负女子之志。”

林昭将这一切悉数记录于《清璃传》终卷,题跋写道:

>“世人常谓女子柔弱,不堪重任。然吾妻以一身担山河之重,破千年桎梏,育万代英才。她非天生神勇,不过是一步步走来,不肯回头。

>故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心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

>她不是例外,而是开端。

>而我有幸,见证时代因一人而变。”

书成之日,正值秋分。书院钟声再度响起,悠扬穿越云霄。林昭与沈清璃并肩立于高楼之上,望见远方群山苍茫,江河奔流。

“你说,将来会不会有一天,不再需要‘女子有志,何须让须眉’这样的旗帜?”她轻问。

“会的。”他微笑,“等到那一天,人们提起你,不再惊叹‘她是女子’,而是说‘她是沈清璃’??一个改变了历史的人。”

她靠在他肩头,闭目微笑:“那我就满足了。”

风起时,旗幡猎猎,阳光洒满整座书院。孩子们的读书声穿透晨雾,一句句清晰传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那是文天祥的《正气歌》,也是沈清璃每日清晨必授的第一课。

林昭牵起她的手,低声道:“走吧,该去讲课了。”

她点头,迈步前行,裙裾翻飞,一如当年贡院门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而在这片被春风唤醒的土地上,新的故事,正一页页翻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