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停下吹奏,将竹笛递给她。
“声音不会伤害你。”他说,“真正伤人的,是没人愿意听。”
女孩颤抖着接过竹笛,指尖触碰到那道裂痕时,整个人猛地一震。一瞬间,全村人的脑海中同时响起无数杂音??有远古战鼓、有母亲哄睡的歌谣、有一艘沉船最后的哀鸣、还有一个男人临死前喃喃:“对不起,我不该堵住你的耳朵……”
雨停了。
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斜照而下,正好落在女孩手中的竹笛上。那一瞬,笛身上的裂痕泛起微光,仿佛伤口正在愈合。
三天后,第一支医疗队抵达村庄。随行的心理学家试图对她进行测试,却发现她的大脑活跃区域与常人完全不同,尤其是颞叶与岛叶的连接密度,达到人类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她不是病人。”心理学家在报告中写道,“她是桥梁。而且……她已经开始做梦了。”
梦的内容被共感设备捕捉并翻译:
>**“大海很安静。有个穿蓝裙子的女孩牵着我的手,她说:‘别怕,以后我们一起听。’”**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新听风者”数量持续增长。他们年龄不同、国籍不同、背景各异,却有着共同特征:能感知他人情绪波动、能预判自然灾害、能在无意识状态下绘制出精确的地质共振图谱。
更惊人的是,他们之间的共感能力正在形成网络。两个相隔万里的听风者,若同时静坐冥想,竟能共享同一段梦境。科学家称之为“群体意识雏形”,而孩子们给它起了个更温暖的名字:
>**“心灵playground(游乐场)”。**
一年后的春天,小满回到华山。
他比离开时更瘦,也更安静。但当他再次坐在石台上,将竹笛贴在唇边时,整座山谷的植物同时开花。樱花、杜鹃、野兰,在同一分钟内绽放,花瓣飘落的速度与海浪起伏完全同步。
秦岳站在远处,望着那个熟悉的背影,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小满从未追求过力量。
他只是始终记得,五岁那年,当所有人都说“世界上没有声音能传到地底”时,有一个老人告诉他:“只要你愿意听,万物皆有回音。”
如今,这个世界终于学会了回应。
某夜,林晚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天空中有十三颗星星缓缓旋转,构成一个巨大的螺旋图案。一个小女孩从星光中走出,手里拿着一枚贝壳形状的光符,笑着对她说:
>“谢谢你没有关上门。”
醒来后,她打开电脑,发现全球共感数据库自动上传了一段新记录:
**第十三个归音节点,激活。**
**坐标:北极圈,格陵兰冰盖深处。**
**信号内容:**
>**“妈妈,我回家了。”**
窗外,朝阳初升。
华山之巅,小满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轻声哼起那首母亲曾唱过的摇篮曲。风掠过山谷,带动万千叶片沙沙作响,竟奇迹般与他的哼唱形成和声。
这一刻,天地同频。
而在地球每一个角落,那些曾孤独聆听世界的人,终于知道??
他们从来都不是疯子。
他们只是,提前听见了未来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