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守护者计划”也在同步推进。周晓琳去了贵州,李敏去了甘肃,王璐则留在总部负责统筹协调。
一个月后,第一批反馈报告陆续发回。数据显示,试点学校的学生心理状态有了明显改善,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也大幅提高。
林悦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方子业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咖啡:“你还真是铁打的,连续一个月没休息过。”
林悦接过咖啡,轻声道:“我只是不想错过任何一次改变的机会。”
方子业看着她,眼神里满是心疼:“你得注意身体,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我知道。”林悦笑了笑,“但我总觉得,只要再往前走一步,就能看见光。”
窗外,夜色渐深,星光点点。远处的教学楼依然亮着灯,那是“星辰守护者”第四期学员正在进行晚间培训。
林悦望着那片灯火,心中默念:**只要星星之火仍在燃烧,终有一天,会燎原成光。**
---
时间进入深秋,各地“守护者计划”的进展愈发顺利。然而,林悦的内心却始终悬着一块石头??那些被调离岗位的心理教师,以及被迫取消心理课的学校,他们的命运如何?
就在她准备进一步推动政策层面的支持时,一封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邮件悄然落在她的邮箱里。
标题简洁明了:**关于“星辰计划”试点工作的反馈及建议函。**
林悦点开邮件,仔细阅读着每一段文字。信中高度肯定了“星辰计划”前期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心理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不明、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地方执行力度参差不齐等。
最后一段写道:
>“鉴于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我司拟牵头成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并诚邀您担任首批专家委员之一。如蒙应允,请于两周内回复确认。”
林悦放下鼠标,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她将这封邮件转发给方子业,并附上一句话:
>“我想接受这个邀请。”
几分钟后,方子业回复:
>“我支持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无论多忙,每周至少抽出一天好好休息。”
林悦嘴角轻扬,敲下一行字:
>“成交。”
---
次日清晨,林悦便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宣布了即将赴京参与专家委员会的消息,并开始着手交接相关事务。
“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她环视一圈,目光温和而坚定,“‘守护者计划’不会停止,反而要加速推进。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走进校园,更要影响政策,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王璐点头道:“你放心,总部这边我和李敏会盯住。周晓琳那边虽然偏远,但她一直很能扛。”
林悦点头:“辛苦你们了。”
会议结束后,她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份长达二十页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涵盖了“星辰计划”三年来的所有实践成果、典型经验、现存问题以及政策建议。
整整三天,她几乎足不出户,只在吃饭和短暂休息时离开键盘。第四天凌晨三点,她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章。
保存文档后,她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脑海中浮现起一个个孩子的笑脸,一位位心理教师的身影,还有无数个深夜里伏案写教案、做访谈、改方案的画面。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追求学术成就的研究生,而是一名真正的“守护者”。
---
一周后,林悦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车。车厢内安静而整洁,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温暖而不刺眼。
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和思考片段。她轻轻抚摸着纸页,仿佛触碰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
当列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时,她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拿起行李,走向出口。
前方,迎接她的,不仅是政策制定者的审视与质疑,更是一场关乎千万青少年未来的战役。
而她,已准备好迎战。
因为她始终记得,那一双双渴望被理解的眼睛,那一颗颗等待被治愈的心灵。
**只要星星之火仍在燃烧,终有一天,会燎原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