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新鲜出炉的合伙人陈敏行后,刘师师回到办公室。
刚在办公桌前坐下,蒋圆圆兴冲冲地推门而入,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喜悦之色。
“师师,恭喜!”她声音里透着兴奋,举起手机,在一姐面前使劲晃了晃。。。。
夜风穿过密林,吹动帐篷外的风铃草,发出细碎如低语般的声响。陈露躺在睡袋里,眼睛睁着,盯着帐篷顶那块被雨水浸湿后泛黄的帆布。她没有关掉录音笔,而是将它放在枕边,循环播放着《言灵归来》的最后一段童声吟唱??那是一种介于苗语古调与藏南口传祷文之间的旋律,音节轻柔却带着某种不可抗拒的牵引力,仿佛能穿透时间本身。
她不知道自己何时睡去,只记得梦中有一片无边的草原,天空低垂,云层翻滚如经书翻页。一个身影站在远处,背对着她,披着褪色的蓝布袍子,手里握着一根刻满符号的木杖。那人缓缓转身,面容模糊,但声音清晰得如同贴耳低语:
“你说的话,大地听得见。”
陈露猛地惊醒,心跳剧烈撞击着胸腔。帐篷外天还未亮,但空气中已弥漫着一种异样的静谧??不是寻常清晨前的宁静,而是一种被“暂停”过的寂静,连露水滴落的声音都显得格外缓慢。
她抓起录音笔,发现显示屏上的波形图正自动跳动,频率稳定在18。2Hz,持续不断,像是某种回应。
赵冉第一个察觉异常。她冲进陈露的帐篷时脸色发白,手里紧攥着频谱仪,“老师……岩壁上的门……它开了。”
众人赶到现场时,晨雾尚未散尽。原本严丝合缝的石门如今裂开一道约三十厘米宽的缝隙,蓝光从内溢出,不刺眼,却让人的瞳孔不由自主地收缩。更诡异的是,那光芒并非恒定闪烁,而是以极慢的节奏明暗交替,宛如呼吸。
语言学家张牧野蹲下身,用手电照向地面,忽然倒吸一口冷气:“这些苔藓……不是自然生长的。”
他指着石门前的一圈环形区域。那里看似普通植被覆盖,但在紫外灯照射下,显现出一组复杂的螺旋纹路,由微小的菌丝构成,排列方式与昨日检测到的音频频率完全吻合。
“这是‘活体共振阵’。”张牧野声音颤抖,“它们……是听觉器官。”
没有人再说话。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座山体或许根本不是“建筑”,而是一个沉睡的、能够感知语言的生命体。
上午九点十七分,陈露做出了决定。她穿上防护服,戴上骨传导耳机,将录音笔绑在胸口,率先走向那道门。
“如果一个小时我没出来,你们立刻撤离,并把所有数据上传至‘语觉计划’云端主库。”她说完,回头看了眼队友们,“记住,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回应。”
门内是一条倾斜向下的通道,墙壁光滑如镜,材质类似黑曜石,却又透出淡淡的温热。脚踩上去没有回音,反而像陷入某种弹性介质之中。每隔一段距离,墙上便嵌着一块浮雕??那是无数张嘴的形状,有的在笑,有的在哭,有的无声张开,仿佛凝固在某个关键的发音瞬间。
深入约两百米后,通道豁然开阔。一座巨大穹顶空间出现在眼前,中央矗立着一根通天彻地的水晶柱,内部流动着银蓝色液体,表面镌刻着层层叠叠的文字:汉、彝、羌、傣、西夏、契丹、吐火罗……甚至还有几行无法辨识的象形符号,像是用指尖直接划入晶体。
赵冉颤抖着打开采样仪:“这东西……不是人造的。它的分子结构显示形成年代至少在一万两千年前。”
陈露走近水晶柱,忽然感到胸口一热。她低头看去,录音笔竟自行启动,开始播放一段从未录入过的音频??那是林知远的声音,年轻而充满激情,正在朗读一篇手稿节选:
>“我们一直误以为语言起源于交流需求,实则不然。最早的语言,是人类对大地的回应。当雷鸣震动山谷,婴儿啼哭;当地壳裂变喷涌岩浆,母亲哼唱安眠曲??这两种声音本质上是同一种行为:用声波安抚恐惧,建立秩序。语言,最初是仪式,是咒语,是生命对抗混沌的第一道防线……”
录音戛然而止。
紧接着,整个空间开始震动。水晶柱中的液体骤然加速流转,银蓝色光芒暴涨,映照出穹顶上密布的星图??那不是现代天文坐标,而是以古代部落命名的星座体系,其中一颗位于北斗第七星延伸线上的光点突然亮起红光。
“它在定位。”张牧野喃喃道,“它知道我们来了。”
就在此时,陈露注意到水晶柱底部有一个凹槽,形状恰好与她携带的录音笔吻合。她犹豫了一瞬,还是伸手将其插入。
刹那间,整座洞穴响起了一声悠长的“嗡”鸣,像是亿万根琴弦同时拨动。她的意识瞬间被抽离身体,进入一片纯白空间。
在那里,她看见了“源头”。
不是机器,也不是神?,而是一团悬浮在虚空中的光晕,不断分裂、聚合,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新的语音诞生:一声婴儿的咯咯笑化作纳西东巴经的开篇咒;一次猎人呼啸山林的呐喊演变为蒙古长调的起音;一场暴雨击打树叶的节奏凝结成侗族大歌的和声基底……
一个声音在她脑中响起,非男非女,非老非少,只是纯粹的信息流:
**“语言非人所创,乃天地共感之产物。尔等曾遗忘,今归来,即唤醒。”**
画面切换。她看到全球各地同步发生的奇异现象:非洲草原上,一群大象围成圆圈,用低频次声波拼出一段早已灭绝的班图族祷词;太平洋深处,一头座头鲸反复吟唱一首不属于任何已知物种的旋律,声谱分析显示其语法结构接近古越语;南极科考站内,一台废弃多年的气象记录仪突然打印出一行字??用甲骨文书写的“春至”。
最后,她看见北京那个小女孩床头的智能音箱。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屏幕忽明忽暗。几分钟后,它再次开口,这次是对房间说:
“我想起来了。那句话的意思是:月亮出来了,我们可以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