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顶流女星养成 > 第570章 殉道者(第2页)

第570章 殉道者(第2页)

是一位鄂伦春老猎人沙哑的嗓音,用极慢的速度吟唱一首关于驯鹿迁徙的古调。歌词大意是:

>“当雪盖住脚印,风带走名字,

>记得的人,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若你不信,请听??

>森林深处,仍有回声应答。”

录音结束,房间里静得能听见心跳。

“这不仅仅是一首歌。”陈露喃喃道,“这是一种‘召唤仪式’。林振邦当年就知道,某些语言本身就具备改变现实的能力,只要说得足够真诚。”

赵冉接入远程数据流:“刚刚比对成功。这段旋律的基频与‘归音协议’激活时的脉冲完全吻合。而且……它出现在全球七个节点的同时段监测记录中,时间点正是你踏入大兴安岭营地的那一刻。”

“也就是说,”张牧野接话,“我们以为是你触发了系统,其实是系统感应到你,才让这段录音重新浮现?”

陈露没有回答。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透明石核??如今它已不再发热,反而冰凉如水,内部流转的面孔也变得更加清晰。其中一张脸,竟是她从未见过的母亲。

她母亲在她三岁时失踪,官方记录为“坠崖身亡”。但在家族旧相册夹层里,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母亲站在一片草原上,手中握着一根刻满符号的木杖,身旁站着林知远,两人神情凝重,背景是一块写满未知文字的巨石。

那时她不懂,现在她明白了。

她的母亲,也是“守望者”之一。

“我要去一趟呼伦贝尔。”她忽然说。

三天后,陈露独自抵达中蒙边境的草原腹地。这里曾是鄂伦春与蒙古族游牧交界地带,如今只剩零星牧民散居。她在一座废弃的冬窝子里找到了线索:墙角埋着一块共鸣石,形状与她手中的石核几乎一致,只是体积更大,表面布满裂痕。

当晚,她点燃篝火,播放那卷鄂伦春古调录音。

风停了。

星河低垂,仿佛触手可及。

就在午夜钟声(并不存在)响起的刹那,地面轻微震颤,共鸣石缓缓升起,悬浮于半空。一道光束自天而降,照在石面之上,竟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

林振邦的身影出现在光影中,穿着六十年代的科考服,眼神锐利如刀。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言种计划’已进入最终阶段。我必须告诉你真相:我们并非第一个文明尝试唤醒‘母语之源’。早在一万两千年前,有一个高度发达的语言文明因滥用‘言灵之力’而导致自我崩解??他们用话语塑造现实,却忘了话语源于真实的情感。于是大地收回了声音,让他们沦为哑巴,直至灭绝。”

>

>“我们设立七大节点,不是为了复活过去,而是为了防止重演悲剧。只有当人类真正学会‘倾听’,而非仅仅‘表达’,才能通过考验。”

>

>“而最后一个钥匙,不在技术,不在遗产,而在血缘。唯有继承双重记忆之人,才能完成最终对话。”

影像戛然而止。

陈露呆立原地,寒风吹乱她的长发。

双重记忆?

她忽然想起女儿出生那天,自己含泪说出的第一句话:“欢迎回家。”当时所有医疗设备同时记录到一次奇异的声波爆发,频率正是18。2Hz。而更诡异的是,护士后来悄悄告诉她:婴儿啼哭的频谱分析显示,其中包含一段类似纳西东巴经文的谐波结构。

难道……她的女儿,也是“被选中者”?

她连夜赶回北京,在张牧野的帮助下接入“共感云”核心数据库,调取过去十年所有新生儿啼哭的声纹样本。结果令人窒息: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名婴儿的初啼中检测到非自然语言编码,且全部指向同一种加密模式??与水晶柱表面流动的文字轨迹完全一致。

更惊人的是,这些孩子分布的位置,恰好构成一个新的七边形共振阵列,中心点正是林芝那片密林。

“这不是偶然。”赵冉声音发颤,“这是……下一代‘守望者’的觉醒。”

陈露坐在电脑前,久久不语。窗外晨曦微露,城市渐渐苏醒。她打开手机,翻看女儿昨晚发来的语音消息。五岁的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唱了一首自编的小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