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现在怎么办?”
“不行,就把人送出宫吧,必须尽快平息此事。”
“不行,她已经怀了龙种,否则我也不至于这么生气……………”
二人一番耳语,李太后这才把事儿全部说了出来。
一听到那宫女已经怀了孕,陈太后也不敢再想把人送出宫去的办法了。
要真这么干了,以后还要不要去太庙了,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是谁?人在哪儿?”
陈太后盯着李太后,质问道,“你如何得知此事,是否确认过?”
涉及龙种,不是说皇宫里的女人怀了孩子,就一定是皇帝的。
虽然名义上,宫里只有皇帝一人能做到。
“唉,我问过她,也询问了皇帝身边的太监,还有查看过《起居注》。”
说完,李太后这才抬头看向陈太后,嘴里继续说道:“她是我宫里的宫女王氏,相貌普通,可皇帝临幸的事儿却做不得假。”
起居注,是中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该史书体例由东汉明德皇后开创。
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起居注的形成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进程。
先秦的记史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汉代的“著记”为其前身,而东汉的“起居注“提供了史籍的名称,至两晋,形成初步的官方记史制度,开始设立专职人员来编写起居注,
从北魏孝文帝定立起居注制度始,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此做出重要贡献。
隋唐主要承袭了北朝制度,至唐代确立了理想化的起居注记史体制,其特点是直接的即时记载,奉从据事直书原则,更具备不许皇帝查看的独特性,这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后来各朝代未能完全贯彻这种体制,但也无法否定唐代所确立起居注制度的合理与正义。
在清太宗和清世祖顺治年间即有撰写,但断断续续,直到清圣祖时才开始设立起居注馆,由经筵日讲官来专职编修起居注,其职位多由翰林院的官员兼任,起居注的制度。
曾于康熙五十七年,因为党争而被清圣祖下令废止,但又于清世宗雍正元年开始恢复编撰,此后,此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来人,拿起居注来我看。”
陈太后没有立马就全信,吩咐要看《起居注》,随即又说道:“叫上皇帝身边太监过来,哀家要问话。’
很快,《起居注》被送来,陈太后仔细翻阅,丝毫没有理会下面跪倒的几个随侍太监。
陈太后不仅看了《起居注》上的内容,还前后翻看是否连贯,同时对书册装订也仔细观察,这才确认书没有作伪。
随即就是对几个太监的审问,不过结果和李太后所说一般无二。
“皇帝不认?”
陈太后缓缓放下手里书册,问道。
李太后点点头。
“妹妹打算如何做?”
陈太后已经确认此事真伪,虽然皇帝不认,但没有这件事儿和不愿意承认这件事儿却是两码事儿。
就在刚才,李太后已经说了,万历皇帝是因为嫌弃王宫人的身份而不愿意承认,也就是说对这件事儿,小皇帝是默认的,只是嘴上不能承认。
“还能怎么做,如果只是临幸也好办,打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