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算下来,顶多挣几块钱。
可面前照着六百个包子买的面粉和肉,光成本算下来就要接近一块多!
要是卖不出去——
王月娥这辈子就是个小人物,临到关头还是怕了,折了半,忐忑万分往镇里去
教育资源不管在哪个环境下,城镇条件总是优于乡村,因此在金岭高中读书的学生,绝大多数还是住在镇里的人。对他们来说,早上花一两分钱买包子不算贵。
岭高自费班的李悠悠就是这么一个人。
李悠悠是金岭本地人,家境小康,父母都在镇里供销社当营业员,所谓“金不换的营业员”,这可是金饭碗。
从小吃得好,吃得多,李悠悠天生胃口大,每天早上在家里吃了早饭不够,揣着爸妈给了一角钱零花钱,在学校门口的老江包子摊买两个肉包子吃。
唔,怎么说呢。
她舌头很挑剔,老江包子铺皮厚馅少,味道属实一般,态度还不好,但李悠悠从家里走到学校就饿了。
实在没办法,就当果腹吧。
昨天早上不知道怎么的,老江包子铺的位置没人,李悠悠哭唧唧饿了一上午,精神飘忽,被老师抽起来却答不出问题,丢了好大的脸!
今天早上,她照旧先去了老江包子铺,结果大失所望——还是没来。
李悠悠哭丧着肉嘟嘟的脸,垂头丧气的往校门方向走去,没走几步,鼻子突然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气。
她左右看了看,老江包子铺的斜对面,出现了一家新包子铺,香味儿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李悠悠眼睛一亮,连忙走过去。
摊子和老江包子铺的差不多,但包子可大不一样,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一个个跟云朵似的,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真是瞌睡来了碰上枕头,李悠悠高兴极了,当时掏出钱,就准备买几个尝尝,视线往旁边一移,却看见了另一屉造型别致的小笼包。
李悠悠看向卖包子的王月娥,好奇道:“婶子,那是什么馅儿的包子,都怎么卖啊?”
这是今天的第一个客人,王月娥有点紧张:“素包一分,肉包两分,这种是灌汤包,也是一分一个。”
李悠悠听过灌汤包,没吃过,好奇心顿时升起:“那给我一样来两个。”
王月娥愣了一下,露出喜色:“哎!马上!”
拿到包子,李悠悠迫不及待就在原地吃了起来,素肉□□薄馅儿薄个头大,吃完就有点半撑了,看着手里剩下的两个灌汤包发愁。
这灌汤包真好看啊。
个头比别的包子小,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盛菊,奶冻似的,还会晃。
李悠悠看着看着,咽了咽口水,还是没忍住,咬下去的瞬间,里面鲜美可口的汤汁瞬间灌进嘴里。
软嫩鲜香。
她被烫得直哈气,还不忘满足的给王月娥竖起大拇指:“嘶,好烫——婶子,你家灌汤包真是一绝!”
李悠悠的吃相很香,无异于活招牌,王月娥还来不及反应,越来越多的学生围了过来。
就这样,在王月娥全程几乎梦游的情况下,短短半小时,所有包子全部卖光了!
第一个卖包子的女孩一直没走,等人少了些,才挤上来,满眼期待:“明早婶子你还来吧?”
好些来学校晚的学生们十分遗憾,抱怨她怎么不多包点,有这么做生意的么?
“”
王月娥哆嗦着声音描述着,她从没想过自己做的东西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讲到这里,她忽然想起了件事,小心地拉开腰包,一分一毛地数起来。
数完一遍又一遍。
她不可置信地抬起头,拿钱的手都在颤抖:“去掉本钱,咱们第一天足足挣了三块五角八分!”
数完钱后,王月娥忽然懊恼给了自己一下,“都怪我,胆子小,没听你的,不然今天早上能挣七块钱!”
七块钱啊!
那是什么概念?
“多大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