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江南小镇。
一场细雨落在青瓦屋檐,滴答作响。镇中学堂里,孩子们正在朗读新编的《民本志》,其中有一章写道:
>“洪武末年,国有奇患,谓之命种。权贵欲借其力延祚,术士因之兴祸乱。后有义士数人,舍身破局,终使天下复归清明。其名曰:阿宁、马昭、念汐、陆沉舟……虽史书未载,然民间传颂不绝。”
放学后,一个小男孩跑回家,兴奋地说:“娘,今天我们学了守灯人的故事!老师说,他们是不让黑暗吞掉光明的人!”
妇人笑着摸他的头:“那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孩子大声道,“只要有人记得,灯火就不会灭!”
窗外,雨停了。
一轮彩虹横跨天际,形状竟与当年昆仑之上的虹桥一般无二。
而在东海灯塔顶端,那枚写着“还在”的贝壳,悄然裂开一丝缝隙。从中飞出一点微光,融入晚霞之中,仿佛奔赴某段尚未写完的旅程。
夜幕再度降临,灯火次第亮起。
不只是灯塔,不只是渔村,还有千家万户的窗棂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安睡的脸庞。没有人知道,这些平静背后的代价有多沉重;但每个人都在无意间,延续着那个最简单的誓言:
**记住名字者,永不陷长夜。**
十年后,春分清晨。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妪坐在轮椅上,由少女推着来到海边。她已说不出话,只能用手指轻轻指向远方。
那里,朝阳初升,金光洒满海面。一群孩童赤脚奔跑,在沙滩上堆起一座小小的灯塔模型,插上一根点燃的蜡烛。
少女俯身问:“外婆,您想让他们唱什么歌?”
老人闭目,嘴角微扬。
少女懂了,轻轻开口:
“月儿弯弯照九州,
渔火点点暖心头。
爹娘提灯门前候,
归来不怕路难走……”
歌声飘远,随风而去。
不知何时,海平线上浮现两道模糊身影,静静地伫立片刻,随后化作晨雾,消散于阳光之中。
而在昆仑山顶,最后一朵冰莲缓缓绽放,蕊心浮现出四个字:
**“灯火接续。”**
从此,世上再无守陵人。
但每当雷雨之夜,仍有渔夫声称看见一位老翁提灯行于海上,为迷航船只引路;每逢除夕,山村祠堂里的油灯总会莫名多出一盏,照亮角落里那幅无人认识的画像。
人们说,那是守灯人的魂。
其实不是魂。
是**记忆本身**,拒绝被时间吞噬。
是千万人嘴中传诵的名字,汇成一条看不见的河,流淌在历史的背面,默默支撑着这个容易遗忘的世界。
所以你看??
只要你还记得,他们就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