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面的严肃,几乎是板着脸的那种特别认真。
跟在陈妈和大娘的身后忙碌着,她不是笨手笨脚的女人,但就怕一个不小心会弄错什么有点紧张过头了。
其实在现代化的社会,清明这个习俗没过去那么重视了,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场踏青,顶多就是亲戚间忙里偷闲的聚会而已。
不过陈丹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心里一直想不知道这是不是祖宗保佑的结果,所以这次格外的重视。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坟墓都修缮一新,还花了钱把周围的空地都盘了下来,弄得十分的干净又特别的体面,甚至有专门用来烧纸钱的葫芦炉。
这样一来,一家人也是面上有光。
要知道上山修建,人工背运的话价格可是很贵的,当然在现在的陈丹看来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和族里亲戚寒嘘着,陈爹陈妈少不了带着张雪招摇过市一番,有时候上山来也是大家互相攀比的一个机会,这股风气虽然不太好但逮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祭完祖,一众女眷都回了家,开始准备起今天的晚餐。
男的则直接到了祠堂,在现代社会,清明祭祖不是什么很隆重的团体活动,按理说是各个小家庭之间的聚会。
不过祠堂这边就不一样了,一般而言都是会召集族内一些乡贤,大家坐一坐喝个茶商量一下族里的一些大事。
陈爹和大伯都是明白人,嗤之以鼻:“祠堂开会,就是要钱而已。”
到了祠堂,屁股都没坐热,果然这边的人就提出了这次的事。
这几年阴雨不断,祖山上山的路很多都烂了,泥泞不堪的也就今年没雨能顺畅一点,往年的话那些越野的摩托车都开不上去。
祠堂的意思是重新修一条路,不必太好但起码是水泥路,一车道就行了延途的话弄些空地可以调头,这样可以大大的方便人们上山。
这是好事一件,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敢上山,因为路太泥泞了。
别说他们了,陈丹看着爹妈和大伯他们都小心翼翼的,因为年久失修的路确实很崎岖。
山路修缮的话,预计得花上四十万,祠堂本身的钱加上募捐来的还有三万多的缺口,这意思是希望陈丹能把这个缺口给补上。
“行!”陈丹二话不说,直接捐了五万。
祠堂的人是喜笑颜开,纷纷夸陈丹有宗族情分,说到时候乡贤的名字会在路边立碑,陈丹这两房的人绝对是榜上有名。
其实祠堂有时候也过份,盯着有钱的一直要钱,一次两次就算了长久以往的话也会让人心生反感。
“妈的,真是你有钱你活该,这帮孙子也忒不是人了。”离开的路上,陈顺是抱怨了一句。
他和大伯陈爹都差不多,一开始是觉得倍有面子,装着大爷感觉特别的不错。
但几次下来就反感了,不管出什么事第一时间就是找有钱的出钱,次次都能找到你头上,薅羊毛你不能总逮着那几匹薅吧。
“呵呵,他们也不是中饱私囊了,在这逗孙的年纪还这么积极的为大家着想,其实我们该庆幸这帮老人的宗族情分,没这些人的话早就散了,族里的事还是需要这些热心的人来主持。”
陈丹宽慰着他,毕竟三五万的也不多。
现在钱有了,与其膨胀的胡天酒地,不如多做点善事行善积德,再世为人的陈丹早就有了这觉悟。
近水楼台自然要先得月,祠堂那帮人老是要钱不假,可族里谁家有困难生病的时候,他们也是努力的四处募捐,凭心而论他们做得没错。
倒不是你有钱你活该,只是因为你能力比较大,人家不找你难道找那些饭都吃不饱的五保户。
陈丹亲热的搂着他的肩膀笑道:“哥,现在我们也是家大业大了,古人都说了发财立品。别的不说,咱们这算是暴富也是祖宗积德了,与其把钱挥霍还不如多做点善事对吧。”
“我就说了,你没你弟弟这份心胸,这点钱都看不开啊,等你那边物业把钱都收齐了赚多少心里没数。”
陈爹和大伯本来也心有芥蒂,不过听了陈丹的这番话是豁然开朗。
大伯习惯性的数落了两句,虽然儿子现在也乖,不过始终比不过陈丹的少年老成,在他看来陈丹这个做弟弟的其实更适合做哥哥,因为这个侄子有时候比他们俩老的更稳重。
“好了爹,我知道了,我一定向我弟学习,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陈顺倒没不耐烦,对这弟弟他是打心眼里的服,加上陈丹对他也是没得说,陈顺这人最好的好处就是知道好歹,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亲。
陈家乡里今天是格外的热闹,宽敞的空地上停满了轿车。
家里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奔驰SUV,这会往这一停也是派头十足,说着笑下一站的地点到了。
陈氏老人组,而在旁边的就是刚刚兴建起来的耆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