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原版节目里,两个常驻嘉宾好像也没被要求要考那么多证啊!
怎么他们搞个汉化版,这个节目同样的内容里面涉及的东西就这么多呢?
这接下来可怎么办?
这接下来节目还怎么录?
首先,那不得先让两个常驻嘉宾把该考的证给考了,把该做的体检给做了?
要知道如果节目审核的时候被发现嘉宾在里面无证驾驶,这节目广电审核能通过?他们到时候这档节目是要和卫视合作上星播出的呀!这还怎么播?
但就石大少爷那个智商和倔脾气,他真的能把那什么拖拉机驾驶证考出来吗?这人一看就是当年考驾驶证科目二侧方停车这个项目的时候重考了好几遍才过的!
还有那个拖拉机载人场景,这不得找别的素材替换?本来挺好的一段内容,这又得找什么素材去替换?
更重要的是,在嘉宾们被迫参加培训通过考试的这段时间,杂货铺的运营该怎么办?节目的录制要跟着暂停吗?
这一堆又一堆的问题,全部缠绕在节目组、导演组的脑海里。
而紧接着,收完罚款的交警叔叔在完成最后一位被超载的乘客洪星星的批评教育之后,走过来问了一句话,直接解决了他们所有的困扰,他说——
“你们来录节目这件事情,和我们的文旅局打过报告了吗?怎么我们都没听说?”
换句话来讲,就是问你,你们来我们这边的村子拍节目,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了吗?
导演组看了看在他们眼中的官方代表——富强村村委会驻村干部。
他们录节目这件事和村委会联系过了呀,当时还是赞助商帮忙联系的,打报告是个啥?他们已经和村委会说过不就行了?如果有需要,村委会会跟什么文旅局之类的部门说的吧?
富强村村委会驻村干部则看向了他们眼中的节目组官方代表——导演组。
不是说这家公司已经制作了很多档综艺节目了吗?
那他们应该对这种到一个地方拍摄当地综艺节目,就要和当地的文旅局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到相关支持的做法很熟悉才对啊!
结果直到这位交警叔叔随口那么一问,双方这才发现——卧槽,好像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去和人家文旅局报告过要来他们这边一个村录节目的事情!
当天下午,双方借着派出所的打印机和电脑直接就写了份报告,由村干部直接送到了市里的文旅局。
当天是周六,文旅局不上班,节目组硬着头皮按照之前的计划,今天要拍摄的内容是进城进货。遂掏钱给嘉宾们租了一辆宣传上写着“载人载货两不误”的小皮卡,把这几个刚被骂得玻璃心都要碎了的嘉宾赶上车,让他们按照之前佩佩小姐姐规划的路线继续去进货。
货是一定要进的,不然杂货铺的商品可就告罄了!
第二天是周日,文旅局继续不上班,导演组一边联系赞助商,询问有没有其他可以赞助的不是拖拉机的车可以提供,一边伤脑筋打算给两个常驻嘉宾报名学习拖拉机驾驶、获取健康证等——拿到了这些证,那他们前期录制的那些片段就还都能用,但如果没有,那这些片段就只能剪掉了。
同时,也紧急联系了远在另一座城市的双黄丸公司艺人部,让他们把之前参加了《考证吧,大哥大姐》节目的嘉宾们都拉到他们这个节目组里来——
常驻嘉宾要参加培训啦!
杂货铺要没人啦!
这时候亟需大哥大姐来搭把手啊!
反正他们上个节目也扑了,不如让他们来这个节目露个脸,到时候回回血(这块内容我们暂时搁置,放后面讲)!
第三天周一,终于接到报告的文旅局上午就派出了一名处长和一名科长,两个人风尘仆仆来到富强村,拜访了节目组,并且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了导演组粗略剪辑的前两期节目,饭后折返。
第四天周二,文旅局发函叫上了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市财政等多个你叫得上名字或者叫不上名字的单位相关业务负责人,当场组成了一个“富强村改造小组”,并由文旅局局长亲自带队,再次来到富强村,再次拜访节目组。
这一拜访,导演组终于知道自己接下来几期内容可以拍什么了——
拍石大少爷和佩佩小姐姐两个人考证和补□□件的全过程;
拍他们参与到富强村下一步建设讨论的全过程;
以及富强村在节目组、在政府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日新月异的全过程。
原版《偶然的社长》是一部生活类综艺节目,而汉化版的《偶然的店长》,目测会变成一档基建类综艺节目了。
然后在参与“富强村改造小组”讨论的第一天,节目组和两位嘉宾才从文旅局的口中得知一个让他们非常震惊的消息——
“什么?!”
“原来富强村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村落和汉族村落混居的新村子?!”
文旅局负责给节目组介绍这个村子详细情况的科员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