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我和苟董对陈导您也有更重要的安排——有一项工作,除了你,我们公司没有一个人能做。”听到这里,陈导期待值+5。
“那项工作,就是去担任《狗屁倒灶》主办的金狗奖的评委!”
陈导:“……”
陈导:“……金狗奖我怎么记得之前会上说的是每个会员都有投票权来着?”那不是每个会员都是评委嘛?有必要说的这么好听说让我去当金狗奖的评委嘛?翻译一下不就是让我当个狗屁倒灶APP会员吗?!
秦贝郑重解释,那不是这个意思。
“金狗奖当然是以会员投票为主的,作为专业评委,你的投票可能不那么重要——但是,你对每一部电影的评价却很重要。”
“因为观众涉略的电影是很少的,我们金狗奖是所有只要在上一年度,在《狗屁倒灶》杂志的电影推荐栏被推荐的电影都自动入围的,也就意味着很多电影,观众可能在知道这个奖项之前,人家就没看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摆在你面前的两部电影一部是看都没看过的电影A,一部是去年你特地买票去看的《流浪地球2》,换成你是观众,你会投票给哪个电影呢?”
虽然金狗奖本身对于奖项的公正性没有要求,但金狗奖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这个奖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双黄丸公司,宣传狗屁倒灶APP,宣传APP里面的电影!让更多的观众成为会员,去看那些电影。
秉持着这样的目标,杂志部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吸引更多的观众来狗屁倒灶看电影,看更多的电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加入到奖项的投票中来。
但单纯靠给每个会员发金狗奖投票券号召大家去投票这种宣传方式是不够的,所以杂志部的想法是,多邀请一些知名人物来给里面的电影写评价,这样就能吸引更多观众因为好奇什么电影能让某某这么称赞而选择到APP来看这部电影——
这就跟你在书店看到一本书,上面的作者和书名你虽然完全没听说过,但这本书的腰封上写了“鲁迅倾情推荐,称赞它为巴拉巴拉之最”一样,一下子就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了呢!觉得倍儿亲切!
这个提案被递到秦贝这边,她还没来得及批准,但这不影响她拿这个忽悠陈导,让他不要想着当那个电影的导演了,也别像《镜中人》那样三不五时去片场指指点点了,就给她老老实实地去干另一个活!
秦贝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扯了一堆活出来。
首先,是希望陈导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娱乐圈资深导演的人脉,帮着广发英雄帖,多邀请些专业评委来参与这次的投票工作,多写点影评——虽然写得多,要求专业评委投票之前必须要写满三千字,但我们给钱呀!而且这个金额,当初提交上来之后,我那可是大笔一挥翻了倍的!现在钱也到位了,就差人了!
这个陈导自己也想过了,确实对于才成立两年的双黄丸公司来讲,想要邀请到足够出色的圈内人当评委很难,但对于他这种本身就在圈内混了二十多年,和大大小小的演员、导演、制片都有合作过的老导演来讲,却不是什么问题。
就算今天不是贝总本人向他开口,换成杂志部的任何一个小同事来找他,他也会答应的。
然后贝总又表示,鉴于很多的电影观众都没看过,且他们也没听说过,她本人的希望是能够确保每一部电影都能有起码一篇的专家影评在。而这个专家,出于对整个娱乐圈经常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不信任,她觉得唯有自家公司的、有实力的、权威的、特别公平公正公开的、有高雅审美艺术的陈导才能够胜任。
这么多个大帽子一戴,陈导整个人胸膛都比之前要挺拔。
再一想,这工作虽然琐碎,但对于金狗奖本身却很重要,而且他一直都很想有个时间能够专注的看电影,学习同行优秀的叙事技巧,这种提升的机会难得……
他答应了。
于是第二天,一直在办公室等着另外三个男的来商量下一步剧情安排的白露霜编剧没能等到自己的小伙伴黄制片、蓝导和陈导,反而等来了一个她之前从来没见过的女导演。
女导演伸出手和痴呆的白编剧握手,自我介绍说:“白编剧你好,我是这次这部女性向题材电影的主导演,殷来娣。”
第176章亏钱的第一百七十六天
殷来娣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一出口,就让听到的人能脑补出一个非常完整且虐的故事——
这个女孩大概率是来自于农村,父母一定重男轻女,在第一胎生了她这个女儿之后,就给她取名来娣,来娣,就是来个弟弟的意思,这是父母对下一个孩子的盼望,对这个孩子的全盘否定。
再然后会发生什么呢?
一对这么执着的父母,大概率会一直生到有儿子为止,然后他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儿子的培养上,而对之前的女儿,则是给她们洗脑,希望她们成为新一代的扶弟魔。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女孩子,能够如今被贝总选中,成为双黄丸公司如今第三位可以独立拍摄影视作品的导演,可想而知她得经历什么样的挣扎和困难。
当然实际上,殷来娣的人生没有白编剧脑补的那么痛苦。
因为殷来娣,原名叫殷莱蒂。
在安妮、安琪、安娜这种带点外文腔调的名字大行其道的年代,莱蒂这个名字并不会让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人联想到什么不好的词汇,只会觉得这女孩儿的父母,嘿,取名字有点东西啊。
而殷莱蒂也不是什么来自农村的女孩,她的父母是城里人,爸爸甚至还有大学学历。她从小就一直生活在城里。
在小的时候,殷莱蒂和周围所有人一样,都觉得自己爸妈一定非常爱自己,也非常喜欢自己这个有别于其他人的莱蒂的名字,觉得这是爸妈经过慎重考虑给自己取的名字。
直到国家开放二胎,第二年她爸妈迫不及待就生了个掌中宝一样的弟弟,她这才知道,什么取自外国人名的莱蒂,这不过是她爸妈在谐音梗还没流行的时候自己偷摸搞的一出谐音梗!
莱蒂,不过是来娣的谐音。
这对父母用自己的出现证明了,不是只有农村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这玩意儿,和一个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没关系,和一个人的学历也没关系,有的人读到研究生,还执着于传宗接代那档子事儿,有的人小学都没毕业,却知道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要平等对待一碗水端平。
唯一令人庆幸的是,开放二胎的时间很晚,晚到了殷莱蒂已经成年,已经高中毕业,已经有成熟的三观了,以至于当她的父母想要给她洗脑让她成为新一代的扶弟魔的时候,她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些让她非常反感的言论意味着什么。
这种活了十多年,突然间发现自己的父母和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冲击感,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讲是颠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