鹴华不能出事。
但是……
他的家人是家人,那四万万华夏人的家人就不是家人了吗?前线上十几万士兵的家人就不是家人了吗?
他明知道金鹴华的那个提议大有可为,能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敌军最大的伤亡……
而且他们都心知肚明,以他们军队的人数和战力,以他们的武器火力以及韩耿夫那明确的不支持的态度,他们拦不住日军过关,这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那么到了日军真的冲破了他们的防线、从山海关南下到了华北的时候,他们掺进金鹴华物流公司里的士兵,就是他们藏在敌军身后的暗镖、敌军咬下肥肉中的毒药。
可以趁其不备,给予起最狠烈的一击。
而他们付出的,是金鹴华和荣远行的大笔钱财付之一炬,以及金鹴华和荣远行两个人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
但是在民族危机之前,个人的安全和作为身外之物的钱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白雄起陷入了深思和犹豫。他一时之间难以决断,竟是直接就陷入了沉思,不再发出一言。
金鹴华与冯振霖都在保持沉默。区别只在于他们表示沉默的方式,并不相同。
金鹴华垂下眼睫,等待着白雄起和冯振霖的答复。冯振霖眼睛中则是湛出了精光。但是在看到白雄起的神色之后那抹精光就收了回去,不住地把玩着手里的丹麦产手枪,转移自己的焦虑。
冯振霖有着天才般的军事才能。在华夏能够在行军打仗这件事上不分伯仲的人不过寥寥,绝超不过五指。
金鹴华一说他的这个计划,他敏锐的军事嗅觉就立刻感受到了此事大有可为。敌后作战,游击作战,炸毁敌军军火库,刺探情报,派尖兵老兵潜伏过去刺杀日军将领……
这对正面战场来说,意义重大。
冯振霖对于这个计划会让金鹴华损失多少金钱,会对他的安全产生多少威胁,以及这个计划在政治上影响了解的并不深刻。
他在抗日前的是来年年里和各方势力博弈时,冯振霖靠着自己的土匪作风没让人占过什么大便宜,但是因为不会用心机耍手腕。总体上还是吃亏的情况更多一些。
政治天赋,冯振霖的水准只能说是中上。经济能力,冯振霖可谓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他在听到金鹴华的计划后,也能够猜到金鹴华会因此产生经济利益上的损失,也能猜到金鹴华可能会因此受到某些人的敌视。
但是冯振霖却并不能够推测到金鹴华的损失有多大,更是难以推测出可能给金鹴华带来的安全方面的威胁。
他的性格是白雄起当初选择和他合作的主要原因。心机并不深沉,在知道他是为国为民而来的后便不会再猜防忌惮他。为人直爽,不擅谋算,因此他正好过来帮他主持大局,无论是对韩耿夫、还是对着外国人,有他白雄起,就没人算计得了,占得了便宜。
内政外交,白雄起都是一把好手。上阵作战,冯振霖一个顶仨。
这也算是某中程度上的珠联璧合吧。
冯振霖没有心机谋算和政治天赋。但是那么多年,他都能护住他手底下的这支军队,靠得也不仅仅是他的土匪般的强势作风。还有他那天生的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的本事。
虽然不会布局,也总是遭到别人的算计。小亏不断。但是每每到了站队的时候,冯振霖都奇迹般地凭着直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而现在这个时候,冯振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计划能让白雄起生这么大的气——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伯言兄的才干能力,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但是这个时候白雄起不同意金鹴华的这个计划。
他的情绪就如同尚未爆发的火山般,所有的情绪都被隐藏在了死水的波澜之下。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却有能够隐隐地感受到那中情绪的存在。
冯振霖此时并没有意识到金鹴华此举给他带来危机。但是即使如此,冯振霖也没有像是有些人一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越过白雄起直接答应。
为国为民,的确应该砥砺而行,九死不悔。但是在白雄起不顾死生地来到前线上,在金鹴华自掏腰包为他们援助了那么多的军粮,又动用人情为他们购置了那么多的军火的前提下,再要求人家一定要做什么,就未免太不知好歹了。
尤其是……
这位曾经父母双亲就是被鬼子兵给杀死,后来落草为匪,赶在大革命的时候给自己挣了一个第九军的番号,经历堪称传奇的冯军长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