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和同居都不是小事,半刻钟不到,沈一逸轻描淡写地做了两个重大决定。
秦落觉得太草率了,她不希望沈一逸因为恋爱关系而过度负担。
秦落放缓了车速的同时,口气也跟着轻柔起来:“你不要买车了,开我的就好了。”
“本来是想在单位附近买房的。”
…。
沈一逸又道:“你有房倒省下我买房的钱了。”
秦落终于放宽心,“那等有空咱们去挑,买电车好了,不用抢牌。”
沈一逸不纠结于这个话题,转而问:“你要和我商量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车子驶进隧道,秦落稳稳地跟着前车,同居的事敲定的太快,让此刻还在开车的秦落有些犹豫。
事关于把创伤拿到明面上聊,她不晓得沈一逸会不会介意。
秦落只能半开玩笑道:“我想把你打造成网红。”
沈一逸眉头紧皱,“我可是公职,”
“谁规定公职人员不能发展副业了。”秦落反驳道:“你们局里运营的几个网红警察,还是找m给他们投流起来的呢。”
“这事,我不同意。”沈一逸抗拒地摇头。
“我没有要把你当ip打造的意思。”秦落耐心解释道:“我是想通过手里的资源,帮你去寻找当年案件的线索。”
关于沈家的帖子,秦落在网上认真翻过了。
她清楚当年案子的凶手线索停在了几个血印迹上,当年唯一有利于警方寻找的证据就是幸存的沈一逸,但由于她年龄过小,惊吓过度,直到目前都没给警方提供有利信息。
遗忘掉犯罪嫌疑人,这种打击对家属来说是巨大的,更别提身为家属,同时又是受害人的沈一逸。
这些年她身上背负压力可想而知。
二十多年了,一条新闻从案发到出现在报纸上,至少也要一天半的时间,而且报道多数集中于报社,电视台报道要审核,门户网站更新速度也极为之后,哪怕真的有线索,也没有便捷地交互渠道,很多真相或许就被湮没缝隙里。
可现在呢?算法替我们放大情绪,话题带动流量,流量反过来可以塑造真相。
一起事件从发生到登上热搜,只需要一个视频、一个关键词,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引爆全网。在这个世界,连一只猫走丢都可以变成热搜第一。
那个人。
那个真正的凶手。
或许还活在某个角落,披着体面人的皮,混迹于芸芸众生中。
这些年沈一逸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寻找线索,精力有限,速度赶不上时间的消磨。
孤军奋战实在太孤独,像是一个在深海打捞的人,明知水下有沉船碎片,却不知该往哪一片海域潜,秦落想到这里就满是心疼。
“你相信我。”
秦落现在有大把的资源、团队,甚至热搜都不需要额外费心。
秦落自信道:“你要相信罗格斯有这个能力。”
如果罗格斯只是制造话题的公司,那网络流量周期的沉浮,早可以将罗格斯置于死地。「打造」、「孵化」、「出圈」这些只是运营会使用的话术而已,罗格斯核心一直是「打捞社会真相」。
罗格斯可以十天让素人走向大众视野,能半年塑造全网熟知的公众形象,一年内能为她开创新的赛道。
她只需要沈一逸这个当事人能安心接受。
只要沈一逸同意,那罗格斯这枚精密又强悍的箭头,直指时间深处的黑暗,正中对方的眉心。
秦落不可避免地会担心,她怕沈一逸旧伤揭示会痛,怕她心理承受不了这种全网注视,走红意味着舆论变多,她怕她抗衡不了非议。
“我们要让这个案子重新浮出水面,重新进入公共视野里,不靠哭诉,不靠标签,而是用你坚持的目的。”
秦落是盯着前方缓慢移动的车流,说话的语气平缓,“但要让旧案变新案,第一个要做的就是需要你作为当事人、受害人…”
她磕绊道:“甚至是幸存者来亲自讲述。”
秦落于心不忍,“但我怕你承受不了人生被放大、窥视、二次撕裂。”
车子钻出了地下隧道,路灯没有照亮夜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