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的观众都在记录戚继光创立的阵法,这可是灵活运用热兵器的阵法,是他们的短板。
一些对战争很敏感的军事家已经发现,火器的杀伤力远胜过冷兵器,但这样的火器不适合太大的阵法,手持火器的士兵也不能聚集在一起,必须有一定阵型的疏散开。
“多个鸳鸯阵可以组合为三才阵,三才阵以游骑,火器队,突击队和预备队组成。”
“游骑作为警戒分队,以掩护主力。火器队负责以火力杀伤敌人。突击队负责向敌发起冲锋。预备队负责从正面增强突击力量,或从敌人侧背实施迂回包围,夹击敌人!”
“三才阵既发挥了火器的优势,又保留了近战突击的能力,火力与突击相结合,灵活多变,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整体战斗力!”
“这已经有一些近代热兵器战争的雏形了……”
朱棣眼前一亮,激动道:“这是专属于火器的阵型,定能最大程度的提升神机营的战斗力!”
【浙江倭寇被平息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经过福建之战、横屿之战等战役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评论区
“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带着六千戚家军入闽。”
“当时有很多倭寇聚集在福建境内的横屿岛上,从这里出发入侵福建。”
“横屿岛四面环水,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淤泥成滩,易守难攻。倭寇凭借地形优势,在岛上筑城建垒,企图以此作为据点。”
“戚继光带领部下将士秘密来到海边,乘着退潮的时间,命士卒带着稻草匍匐前进,遇到淤泥就用稻草铺路。”
“戚家军顺利来到了横屿岛上,倭寇毫无防备,被戚家军全歼,倭寇的老巢被一举捣毁,戚家军阵亡仅13人!”
“之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了倭寇据点六十余座,斩首无数!”
“牛田是福建沿海最大的倭寇巢穴,又上万倭寇再次聚集,与其他巢穴互为犄角,易守难攻。”
“戚继光与诸将歃血立誓,夜袭牛田。等他们来到敌营的时候,很多倭寇还在睡梦中,就这样被戚家军剿灭。”
“牛田大捷后,倭寇约4000人败逃至林墩,结寨据守。”
“戚家军乘胜进军,进抵莆田城。”
“戚继光为迷惑敌人,制造暂不进兵的假象。次日夜半,戚家军轻装衔枚,直趋林墩,最终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00多颗,解救百姓2000多人。”
“此战戚家军阵亡69人,是戚家军自组建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经过多场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为祸福建地区两百年的倭患被彻底平定!”
嘉靖嘉靖
【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写下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著名的兵书。】
【在《纪效新书》中,戚继光开篇就强调“兵之贵选”,要严格训练,赏罚分明。也是戚继光第一次提出“炼将”的概念,将炼将当做军队建设的根本,战争胜负的关键!】
【经过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等人的努力,倭寇问题在嘉靖末年基本被解决。长期以来高悬在大明头上的“南倭北虏”两把利剑,好不容易摘除了一把,朝廷便把主要精力放到整饬北方边务,消除蒙古鞑靼部落的袭扰上。】
【蒙古虽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威胁明朝的统治地位,但是零敲碎打,不断侵蚀骚扰大明的长城防线,使明朝不得不长期投入巨大的国防和外交资源。】
【自成化二十二年,蒙古小王子(达延汗)灭掉太师亦思马因,掌握蒙古各部落大权后,他相继征服了其他蒙古部落,于正德五年统一蒙古各部!】
【统一后的蒙古被他重新划分为六个万户,设为左右两翼,达延汗统帅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个万户,他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统率右翼鄂尔多斯、永谢布、土默特等三万户。】
【达延汗在蒙古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汗权旁落的局面,蒙古一度进入平静的时期,其统治时期也被史称为达延汗中兴!】
【明正德十二年,在被正德帝击败后的次年,达延汗去世。他的长子早夭,次子被杀,第三子就是他最年长的儿子,也是最有可能继承汗位之人!】
【但达延汗最终选择了长子的长孙博迪继承汗位,巴尔斯博罗特自然满心不忿,他带着自己掌握的右翼三个万户,借口博迪年幼,自立为蒙古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