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捂脸:“太丢脸了!”
……
【朱常洛之死也引发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二——“红丸案”和“移宫案”。】
【朱常洛登基后,朝内党争和宫闱纠纷更加尖锐,郑贵妃与福王的势力依旧深深影响着朝堂与后宫的局势,让他不得不时时提防。】
【郑贵妃竭力笼络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以献美姬为名请封皇太后和皇后。朱常洛每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不过几天就一病不起。】
【他召见御医看诊,太医院崔文升给皇帝用了泻药,朱常洛一晚上,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已经处于脱水衰竭的状态。】
朱佑樘:“怎么又是太医!”
朱厚照:“就算是一个身体强健的壮汉一晚上拉三四十次也得脱水而亡啊。”
【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仙丹“红丸”给朱常洛,朱常洛吃了一丸后,感觉四肢和暖,思进饮食,于是当日下午又吃了一丸。可是就在服用第二丸红丸之后不久,次日凌晨,朱常洛就驾崩了。】
评论区
“这怕不是那种药吧……”
“能短时间内提神的,除了那种药还有哪种药。”
“更戏剧化的事还在后面,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郑贵妃的手段,时任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却不经审查就以朱常洛的名义赏赐了进献药丸的李可灼。”
“赏赐什么?感谢他送了自己一程!(狗头)”
“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东林党打击异己的借口,没有人在乎皇帝是怎么死的。”
“直到朱由校登基后,才罢免了方从哲,崔文升被发配至南京,李可灼被贬为充军。”
……
【皇帝死后不久,又发生了移宫案。】
【宠妃李选侍因抚养朱由校,自恃有功,便与心腹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皇太子朱由校于乾清宫,想要争当皇太后继而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上奏要求李选侍移宫,但李选侍并未理会。】
【在以东林党人为主力的朝臣的强大压力下,刘一燝、周嘉谟等大臣联合行动,才迫使李选侍移出乾清宫。】
【李选侍移宫后,朱由校在乾清宫举行了即位仪式,正式成为明朝的新任皇帝,改元天启。】
【此时的明熹宗年仅十六岁,他的父亲朱常洛不得明神宗所喜,他也自幼备受冷落,直到神宗驾崩后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朱由校即位后,感念于东林党对他的支持,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和六部,东林党势力迅速暴涨,一度出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
【此时,明朝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
【自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但此举却适得其反,皇帝事必躬亲,政务繁忙,导致内阁与太监拉拢言官,这就是党派斗争的根源!】
朱元璋:……
【自万历年间开始,皇帝不理朝政,朝堂日趋腐败,官员们为了个人利益而结党营私,导致党派林立,党争迭起。】
【万历三十三年,因得罪皇帝被革职的吏部郎中顾宪成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抨击当权派。一时“士大夫抱道杵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东林党因此得名。】
【因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这个党派因此兴起。】
【东林党人主张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并反对权贵贪赃枉法。他们还提出了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得到了广泛支持,却遭到了朝臣、宦官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激烈反对。】
【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以反对东林党为目的,组成了浙党。以地域划分的楚党、齐党、昆党等党派纷纷依附于浙党。】
【可以说除了东林党之外的朝臣都在反对东林党,他们互相攻击,搅得朝堂不宁。】
【双方利用“京察”这个考核官员的机会大肆排除异己,提拔本集团的人,致使朝政越发腐败,朋党之争,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