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己所在之处,也根本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莲池,其实根本就是师尊的本体之内!
可在一个鼎里头,自己要怎么修炼呢?
顾不上再去擦拭脸上淤泥,杨戬甩掉发丝上滴个不停的水珠,抬眼去端详四周。
就见四周围成一圈的圆形池壁,在壁面不被淤泥和水波掩盖之后,竟露出了一道道似字如图的形状。
他分明不认得这些形状,可只是看看,心神就不自觉地为之吸引,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莫名的玄妙……
而在杨戬没注意到的周围——
他身畔的莲花缓缓绽放,散发出了一缕缕清香;
他身周的水草不断摇摆,缠上他四肢将他摆成了特定的姿势;
他身下的淤泥逐渐炙热,很快就将寒冷泉水煮得温暖乃至沸腾……
这时,玉鼎真人的声音穿过高不可及的鼎口,飘飘渺渺落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玉鼎真人:咱来头大着呢!
“今日,为师传你□□元功。”
“此功本应修炼八门玄法,每法九百载,共七千二百载,方可大成得道长生,纵横洪荒。”
“念你不日就要入凡渡劫,为师暂且传你变化之法,以本体助你修炼二九一十八年,叫你可纵横人间……”
玉鼎真人飘飘渺渺的声音自上空落下,顺着水汽就钻入了杨戬的耳朵。
只听他叙述完一段功法前情后,又传下一段颇具韵律的心法口诀。
然而这口诀,杨戬听着听着,进入玄妙状态后不觉舒展的眉头,就再次皱起了——玉鼎真人念出的字音,与他所知的蜀地地方口音、大商官方雅言可谓是大相径庭。
细细回忆起来,倒与天庭神仙们宣读天条之时的口音相似。可令杨戬不解的是,分明天条他都能听懂,为何这玉鼎真人口中之语,他听得就这般艰难呢?
聚精会神听了片刻,还是难以靠字音来分辨口诀内容后,他微微抿唇,随后当机立断地决定放弃这个法子。
毕竟时间不等人,玉鼎真人的声音正从上空接连不断地传下,如果他为了搞懂一句话就忽略了后面的千万句,那才是因小失大!
但不靠字音,并不意味着杨戬没有别的法子。
事实上,在话音一阵阵钻入他耳中的同时,他脑海里也随之浮现上了对应的字。
尽管不明白这些字是怎么出现在自己脑海中的,但既然口口相传的法子不适合自己,他就打算从善如流地打算将所有精力投注到学习文字上。
然而——
视线扫过这些文字后,杨戬又不觉拧紧了眉头,抿起的嘴唇更觉干燥。
他从前虽跟随娘亲学过些文字和武艺,但到底有天条所限,娘亲也不敢公然将涉及神仙修行的知识传授给自家凡人儿女,故而教给他们兄妹三人的皆只是些凡俗文字与武学。
但现下传授他功法的玉鼎真人身为开天辟地以来洪荒的第一尊玉鼎,本体诞生之时鼎内壁就镌刻有玄妙至极的□□元功。那时连人族都还未被女娲娘娘创造出来,自然也还没有仓颉来创造人族文字。
既然这功法出现尚且在人族文字之前,鼎内文字便绝不可能是以凡俗文字之态展现的了。倘若杨戬学过仙法,就会知道此乃“天字”,是洪荒初成之时就存在的文字。
这天字也是洪荒修士之间的通用文字,道祖鸿钧道人在紫霄宫传道之时用的是此字,天庭宣读天规天条时用的是此字,玉鼎真人传授功法用的亦是此字。
只是天庭宣读天规天条时为了使三界苍生无论凡俗都可听懂,故而施了法术,叫落在苍生耳中的声音自动转换为了他们熟知的语言。
但玉鼎真人此刻是要传道于杨戬,不论是为了让杨戬打好学道的基础不做个修仙界的文盲,还是为了让杨戬直接学习功法最原始最强大的版本而非翻译成凡俗文字后的削弱版,他都理所应当地选择了直接将天字版功法教授给杨戬。
这自然是出于一番好意,可这好意落到完全不懂天字的杨戬头上,就成了一桩难事。
一双浓眉拧得更紧,杨戬额间很快便布满了细细密密的汗珠。比起受沸腾池水蒸热所致,倒有大半是因认不出字给急的。
可偏偏,越是急切,这字就越难以琢磨出背后意思。
例如,他瞧着那看上去和鸟儿展翅一般形状的字,怎么想,都想不出能够对应到哪个他所认识的人类文字上去。
如果说这字意思是“飞”,那左边那个形状相似,只是顶上多了一个倒扣弧线的字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