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笙不想当皇帝,但她又要完成原主的心愿不让大周亡国。
那辅佐一位皇女自然是最好的办法。
之所以选择二皇女,原因很简单——
撺掇没有继承权的二皇女造反比较容易。
原主的心愿里可没提到那位塑料情的母亲,想来她造了这位母皇大人的反,原主应当也不会有意见。
她这一路从常宁府走来,看似吃喝玩乐东游西荡,其实是为了体察民情。
根据她的所见所闻,不难看出,大周朝的百姓最近的生活每况愈下。
官员腐败贪婪,过重的苛捐杂税,还有暴政……
一点一滴的积攒了不少民愤。
显然如今的大周朝已经具备了起义的土壤。
只需要一次自然灾害,再加一位领袖人物振臂一呼,就能点燃起义的火焰。
但女皇陛下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或者说注意到了也不甚在意这些升斗小民,显然忘了有句话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而此刻的女皇陛下还在兴致勃勃的计划着过自己的五十岁生辰,准备搞一个万寿节,让各地官员都进京来朝贺。
玉笙真是听见生辰就觉得糟心。
要知道水浒的故事可就是从打劫生辰纲开始的。
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是因为慈禧要搞六十大寿。
所以,她现在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阻止女皇过生日!
玉笙向二皇女详细分析了大周如今亟待整治的官场情况,和女皇此时举办生辰宴会引起的一系列雪上加霜的影响。
结论给得很直白——
如果女皇陛下不想这个生辰是最后一个大寿,那最好是不要搞得这么铺张。
尤其是前往不要挪用工部兴修水利的经费来办寿辰。
不然,一旦因为水坝无钱修整,导致洪水泛滥,那一切就都晚了。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要知道那个挪用军费办寿宴的女人最后也没有办成寿宴,而且后来大清就亡了。
还好二皇女不是个蠢材,听完玉笙的分析,她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即表示,明日她就去找母皇陛下,直言进谏。
然而二皇女一腔热血的过去,却被她的母皇当着太女和宰相的面狠狠斥责了一顿,赶了出来。
面对愤怒地召来自己这个谋士算账的二皇女,玉笙老神在在:“二殿下难道没想过会让女皇陛下不喜吗?但您还是做了,因为您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周朝国祚万年绵长!而不是为了讨女皇陛下开心,不是吗?”
这么一顶高帽子扣下来,顿时将二皇女尚未出口的指责之语全都吞回了喉中。
玉笙接着道:“女皇陛下年纪大了,自然比较固执,听不进逆耳忠言,也是意料之中的。只是这般下去,百姓恐怕要遭遇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悲剧,二殿下难道不想为天下苍生做点什么吗?”
做点什么?
母皇不听她的,她能做点什么?
除非……
二皇女一惊,猛然抬头,只见玉笙面带微笑的看着她。
“看来,二殿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二皇女有点惶然:“本王……本王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玉笙依旧微笑着,竖起食指往天上一指:“二殿下真的不想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