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阿诺,由此声名远扬。
……
时间拉回数日前。
卢逸风陪母亲回南阳探亲,几日都宾客如云,不得安宁,好不容易寻了空隙,游览岐山。
岐山风景秀丽,山腰处骤然竹林入眼,时下君子爱竹,不出意外,此处便有隐士居住。
行数步,茂林修竹中果然有间茅屋。
实际七郎也不是特意来寻毕父拜访。
但名士就讲究行随意动、乘兴而起,既然遇到了,他便敲了那扇门。
而开门的,就是毕诺。
在得知毕父不在家时,卢七郎就该离开了。
可是天性却令他移不开脚步。
喜爱美色的天性。
门楣处孑然而立的女郎,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即便身处茅屋之中,也耀乎白日照屋梁,皎若明月舒其光。
是如此的风华动人。
于是素来被人赞神色不兴,雅量过人的卢氏七郎,此时也禁不住紧张。
为留美人相谈,下意识脱口道,玄庄无为何如?
实际这问题本是准备询问毕父的。
毕氏安郎,非无名之辈,此前官拜九卿,但却坚奉儒学,对玄庄不屑于顾,最后又因直言获罪,被贬谪出洛阳。
所以在敲门前,卢逸风心中便埋着这个问题。
隐逸后,安郎你对‘无为’的看法是否改变了呢。
然而此时却不小心问了女郎,女郎恐会因无法回答而难堪。
卢逸风兀自后悔,却听女郎道,“你说的是哪种无为呢?”
卢逸风笑道,“无为便是无为,不分哪种。”
女郎却摇头,“无为是分种类的呢。”
接着七郎便听到了那番令他震惊,辗转反侧,最后写入岐山赋的话。
“无为有大道与小道。
大道无为,顺应天命、民心,做该做之事,不强求。
如黄河之水,善疏不堵。
遇雨则避,遇饥则食,实属自然。
而小道无为,则强求顺服,不谙世道,遇雨不避,加诸彼身;黄河之水,任其倾覆。
言谈中无君无官,却又享清名俸禄,实则尸位素餐。
从而……
小有勤劳耕种的小民无处伸冤,大有……野心勃勃的胡人虎视晋南。”
时下名士以‘无为’标榜,然而却又在朝中为官。为官又不作为,怎么不算尸位素餐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女郎站在门楣内,目光清明,区区几尺,却仿佛遗世独立。
“所以郎君,你问的无为是哪种无为呢?”
卢七郎哑然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