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李二凤,刀下留人 > 搞一波大的(第2页)

搞一波大的(第2页)

魏征必须得说,这种人是可用的,甚至会很好用,因为他们总能擦着规矩把事情办妥当;这种人也必须要学会和他们共事,你可以选择不和光同尘,但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在反对他们,否则是无法在朝堂生存的。

魏征把这些意思说给儿子,看着他迷茫的脸,知道说了再多也不如让他自己体会,只能建议:

“没事,多看,多想。你们画社虽然只是为了作画,但里面有郡主这样的皇族,有文臣武将之子,有如长孙冲这样的皇室姻亲,还有你,寒门子弟,这便是朝堂上的派系分布了。

作一幅画,你们得考虑郡主意图,这便是中书省的职能;要讨论郡主的想法是否可行,这便是门下省的职能;你要掌管画社的财务,郑二郎要考虑画作是否符合敬献圣人的条件,长孙冲要调和你们这个小团体的关系、安排场地和时间。。。。。。那你们也相当于分担了六部的职能,若是能从中学到什么,日后也有用处。”

长孙冲回家后也会和长辈聊画社的事,还会对几个小伙伴评价一番。

尤其是魏叔玉,两家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因为只有魏家是旗帜鲜明的太子党,连郑家的态度也一直很暧昧不明,其他几个人的家族或中立或隐隐偏向秦王。

而长孙冲和魏叔玉玩到一起,也是郑二从中撮合,不过接触得多了,他倒是觉得魏叔玉虽然偶尔显得板正了些,但人不错,可见家教正规严谨。

长孙无忌对魏征还算了解,听了儿子的话,大笑:

“魏征其人,看上去守礼方正,其实最为刚硬,甚至有些激进。他这儿子,看起来只学了个表象,没学到他耶耶的内里。”

刚硬,长孙冲能理解,他见过几次那位魏大人,表情严肃,眉头紧皱,是有点刚硬的感觉。

但激进?没觉得啊。

长孙无忌自有他的消息来源,他隐约听说魏征建议过太子“先下手为强”,这还不激进吗?

他一个秦王大舅子,都不好直接和秦王说“杀了你哥赶紧上位”,只能旁敲侧击地证明秦王多么有能为、多么不世之功,太子又是多么平庸。

但是太子没被劝动,对此,他深觉可惜,一个行事还没有被逼到慌不择路的太子,还真是不好对付。

太子这些日子处于下风,但比之前还不动如山,长孙无忌私下和房玄龄、杜如晦都讨论过这事,几人都觉得或许是太子有什么底牌没使出来,或是天家父子三人达成了什么默契让双方都满意了。

后者很难不让人想到圣人被齐王气晕前吐口的“分封秦王”一事,或是太子做了更多让步呢?

比如让出更多地盘,甚至是允许秦王建天子旌旗,仿照汉梁孝王故事。

因为李世民一直也没把最终结果透露出来,跟着他“拼一拼单车变摩托”的支持者们,很难不担心他被圣人和太子画的大饼招安了啊。

又因为李世民连连警示不要轻举乱动、要对太子恭敬,他们也只能私下里发牢骚,不好做什么,只能指望太子身边的人先发癫了。

但正如李建成谋算的那样,最忠心于他的那些人,他都已经推心置腹劝过了,目前都很听话地苟着。

李建成也不是让他们引颈待戮,也给李世民推荐过人才,希望在自己退后,这些人还能继续在朝堂立足。

好在此时两方还没有真刀实枪地结下死仇,李世民一心奔着千古一帝的名头去,自然要表现得宽容大度、不屈一格降人才。

而那些骑墙派墙头草,李建成根本懒得提醒,这些人最会看风向了,根本不用他操心死活。

至于那些眼不够利的骑墙派,那也只能自认倒霉了,你都做墙头草这么高难度的工作了,眼力还跟不上,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唯一让李建恒仍有些担心的,也就是一母同胞的弟弟李元吉了。

李元吉虽然脾气暴躁、说话不过脑、人品也不太行、智商似乎也不很能跟上,李建成对他还是有些亲弟弟滤镜的,总觉得他也是为自己抱不平才和李世民对上的。

这样一个“我只是心疼哥哥”的弟弟,李建成为他操碎了心,因为李元吉被命在自家思过,李建成便常写信安抚情绪,还带他回忆年幼时几个兄弟的和睦时光,最后升华为“世民是个好弟弟好哥哥,我们要好好相处,不要让阿娘地下不安”。

殊不知,李建成越安慰,李元吉越炸。

哪有什么和睦时光,当年耶耶重大兄,阿娘疼二兄,姐姐作为唯一的嫡女也受尽宠爱,唯有他,出生就被阿娘不喜,甚至还让个贱仆抚养他。

不仅如此,那贱仆自觉抚养了他,携恩图报,多次顶撞于他,以他的半个阿娘自居,他按规处罚,又被诟病为“残暴不仁”。

他受了这么多委屈,怪谁?不就是怪李世民么!若不是他惯会撒娇卖痴,哄得阿娘忘了小儿子,他怎么会受这么多委屈!

李元吉想到李世民年幼时像是受了阳光独照的笑脸,又一想如今懦弱怕事的大兄,决定搞一波大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