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一本反套路的二/战言情文 > Kapitel 9(第2页)

Kapitel 9(第2页)

翻译翻了个白眼:“那您还想要吃什么?”

“牛油果三明治,和猕猴桃汁。”

“……什么?”

“牛油果三明治,和猕猴桃汁。”

翻译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他要求我写下来,然后面对纸张露出更大的困惑。

“……你写英语。”

当他看到“Kiwi”和“Aviator”的时候,脸上那种困惑的神情再一次不增反减。

他出去了。

也不怪他露出那样的表情,并非是他无知,而是我故意为之。

猕猴桃原产地是中国,20世纪初传入新西兰,1930年代加州开始试种,主要在实验农场,尚未大规模上市。即便在美国也是一种稀有的水果。而牛油果——Aviator,相对来说在美国市场更广阔,被宣传为健康脂肪,应用于制作沙拉和三明治中。

但不管是猕猴桃还是牛油果,对于德国来说都是完全未知的,直到战争结束之后他们才能从美国人手里看到这两种东西。

而我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

希特勒没有放我回酒店,还是留在这里,就足以说明他的强硬态度了。我还能奢求一个拒绝的权利吗?

我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写下他所想要的东西。但那些知识,在这个时代,绝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到的。如果有军官能够“教授”给一个私生女,那么他即便不是将军,也应该是上校。

高级军官需要有与其匹配的经济基础,kiwi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对方,这是个能给私生女吃得起特供食品、甚至是经常吃的上流家庭。

我从出生到19岁,都暂且为物质所囚困,并没有金钱滋养的那种气质,也没有信心能够演出那种松弛感,唯有用细节来提高可信度,依靠知识来填充不得不披上的虚假皮囊。

翻译回来了,看他那傲慢又嫉妒的表情,他应当已经知道了我说的是什么。

“小姐,德国没有Kiwi和Avocado,”他拿腔作调,“您能吃点德国人吃的东西吗?”

“好吧,”我说,我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有什么就上什么吧。但是我不吃碳水,所以不要面包,谢谢。”

他毫不掩饰对我的厌恶之情,带着那种令人讨厌的气质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又停止脚步,扭过身来,躯干呈现一种扭曲的弧度,形似瑞典马尔默的TurningTorso建筑:“小姐,您戴的墨镜是什么牌子呢?”

什么牌子?我怎么知道,我又没买过墨镜。

“之前的不记得,去年新换的好像是Ray-BanAviator。”

食物端上来,我心不在焉地往嘴里塞东西,尝试站在希特勒的位置去思考,他的行事逻辑是什么?

想看看我是不是真的是某个美国高官的情妇的女儿?那应该盘问我这个“美国军官”的信息才是。

想知道美国军队的实力?现在还太早了,明年的时候,他不是还为了避免惹怒美国制止了瑙约克斯造假美元的提议么。

想训练自己的士兵?正规军校遍地都是,国防部自己还有本Truppenführung?,为什么要套一个来历不明的外国人手里不一定可靠的信息?

为了Waffen-SS么?

可是1939年的武装党卫军,已经完全是按军队体制组建的,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政策倾斜,还有每年有毕业的400名年轻军官源源不断地补充,有了自己的参谋部和突击队:完全摩托化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队”,三个步兵团,两个摩托化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讯营和一所野战医院,按15,000人的总人数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满编师的建制。

再加上军事化的9,000人的髋髅队,四个“团”,每团有3个“营”,每营有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几乎和正规部队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必要采用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可疑的外国人写出来的真假难辨的东西。

我冥思苦想。难道是为了两个月之后的波兰战役?这倒是有点可能,毕竟,WaffenSchutzstaffel虽然已经是一支独立于武装部队的军事力量,但就九月份即将到来的战争来说,“阿道夫·希特勒警卫队”、“德国”团、“日尔曼”团、党卫军炮兵团、党卫军工兵营和党卫军侦察营,都可以算得上是初次作战,面临真正的战火。如果希特勒想要让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同时减少伤亡,那么,找一些看起来有用的参考,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感到头痛。我想不清动机,就无法做出合适的反应。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听话,以避免惹来杀身之祸,寄希望于一名出色的、“优秀的”独裁者,不会赤裸裸地坦诚他的暴力。

我还有没有吃完,翻译又开始催我。

“我想好了,”我说,放下手中的刀叉,“不过,我还有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商量一下。”

“……您说。”

我鼓足勇气:“我的稿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