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朝廷来了个女状元 > 一箭三雕(第2页)

一箭三雕(第2页)

平康坊那种地方,多是青楼赌馆,间或开了几家当铺,专门赚那些赌徒的钱,料想顾允和去那里也没什么正事。

本来数月同行,她一直以为顾允和是一个寡言的武林高手,谁知竟是个赌徒。不过这样也好。

沈玉的眼神闪了闪,赌徒是最好掌握的人,给银子就能办事,哪天不听话,偷偷叫人处理了,也不会惹人怀疑。

“咳。”沈玉清清嗓子,道,“我给你备好了明日穿的衣物,还有白日里我说的不详尽,现下我再细细叮嘱你一遍,你明日最好不要有什么纰漏。”

沈玉今天想了很久,明日虽是敲登闻鼓面见天颜,但宫中上下均已打点妥当,亦有沈家一派的大监乔负岳在大殿上帮衬,哪怕这女镖师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也不妨事,左右不过是一个过场。

但她是万事谨慎的性格,不免会想多叮嘱几句。

“顾三姑娘的父亲本是清槐县县令,一年前泉州金氏的叛军打到益州,益州原来的官员提前得到风声都跑了,顾三姑娘的父亲只得临危受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苦守益州十月,顾三姑娘的母亲、祖母为了守住城池,率先献身,让将士们烹食其肉,随后,不少老弱妇孺都自愿献身,顾新塍这才挺了十月,守住城池。”

“随后金家从内部自溃败,退军修养,朝廷援军赶到时,顾新塍因愧对母亲妻子跳下城墙,圣上得知后追封其为愍国公,此后的顾府只剩顾三和她的兄长了,但不幸的是,恰逢江南洪涝,流民聚众讨粮,顾三的兄长不堪流民骚扰,上吊自尽。”

顾允和突然打断:“顾三姑娘闺名为何?”

沈玉一噎,酝酿好的悲戚僵在脸上:“我。。。。。。不知。”

“我本也姓顾。”顾允和淡淡道,“殿前便用我的名字罢。”

女子闺名本就很难打听到,一个过场而已,无论叫什么都不妨事,沈玉自是应下。

说完,沈玉又教给顾允和一些宫廷礼仪,她学完之后便径自回房了。

只留沈玉在厅中,死死攥着扶手。

明日之事,若是顺利,便能一箭三雕,起码保她沈家三代无忧。

第一箭,最要紧的,便是为她沈家解了流民堵门的燃眉之急。

此事虽说要怪沈家仆从,但真论起来还要追溯到雍朝开国皇帝高祖身上,高祖曾是前朝末代皇帝的堂弟,妥妥的世家出身,可他造反登基后,却反过来严格限制世家势力,甚至规定了世家家仆的数量。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让蓄养家仆,世家们便广收义子,初时世家还沾沾自喜,可如今却酿成大祸!

世家注重子女教育,却忽视了这些“义子”。

于是不少受宠的义子在民间作奸犯科、欠钱不还,百姓多有怨言,却碍于世家权势不敢发作,直到今年洪涝,百姓们房舍被毁,变成流民,饭都吃不起了,哪里能顾及世家权势?于是纷纷堵门要求还钱。

本来两方僵持着,日子久了也就过去了,谁料薄氏那个出身底层的大夫人拎不清,真给了流民粮食!

这下可好,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江南但凡有名有姓的氏族都被闻讯而来的流民堵门了。

这流民中是有真被欠钱的,可是多少人是浑水摸鱼想要讨饭的?人数之众,所求之多,就是把她沈家全部粮食都拿出来都填不饱那群人肚子!

官员因流民数量太多,怕强行驱逐后会聚众造反,宁愿驳了世家脸面也不敢管这件事,朝廷的赈灾粮又迟迟不下来,可真要被流民日夜叫喊的声音逼死她那暮年的祖父祖母!

事情的转机就发生在顾三身上。

顾三一家本十分清贫,因为守城有功才得了点名声,却也因此被流民纠缠,实属冤枉。

她的兄长被流民逼死,这便是顶了天的冤案!足以去敲登闻鼓上达天听。

圣上若是管了这件事,沈家以及江南氏族被流民侵扰一事,便迎刃而解。若是不管,足以让天下臣子寒心!

不仅如此,若是明日顺利……沈玉想起三叔告诉她的那则预言,此事一成,她沈玉必然能借此扶摇而上、名垂千古,她倒要看看谁敢在背后嚼沈家的舌根,说她沈氏后继无人!

那嬷嬷见沈玉独自坐着,便倒了一盏茶,上前轻拍沈玉的背,安慰道:“姑娘莫怕,不碍事的。左右都已经打点妥当了,断不会出什么岔子。真要有不长眼的敢来捣乱,宫里还有三爷照着咱们呢,宫里就是圣上,也不敢忤逆了咱家三爷!”

沈玉眉头微蹙,往常在家里,她除了作诗,就是帮家里算账,很少管下人的是非,竟没有发现嬷嬷这么谋逆的话都敢乱讲!

白日里她就多番警告,如今入了夜,反倒是连圣上都敢议论了!

看来等这桩事了了,沈家的下人,还有那些所谓的义子,真该好好清理一番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