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瞧一眼,就能道出个中精妙,提出关窍所在,实在令青黛佩服。
想着,这位婆婆,定不是一般人。
布衣婆婆微微叹了气,
“娘子做糕饼,诚心有余,灵巧不足。
不过,你这青记招子,我第一次见,若是愿意精进,日后定是不可限量……”
听着婆婆的讨论,不觉间又引几人驻足青黛的摊子,窃窃私语。
青黛敛衽笑,“老夫人十指削玉,想当年定是闺阁师表,最识得清供雅制。你且多试试,不合口味权作芹献。”
布衣婆婆遂微微一笑,仔细品尝,“噫!再尝之,味甚奇!鲜而不腻,甜爽软糯!老身我这般年岁,竟从未尝过这口!将将弥补了火候不足!”
“婆婆您放心,奴家制作精细,就是玫瑰都是蘸着露水采的!”
瞧出布衣婆婆眼底闪着意趣的光,青黛立刻从锦缎包袱中,缓缓捧出一个朱红色缠枝牡丹纹剔漆食盒。
那盒子在阳光下流转着琥珀色的光晕,盒身四面隐约现出八幅微型画,
“婆婆,您是青黛第一个主顾,又肯赏脸赐教不足,青黛感激不尽。
此乃奴臻藏别红技法食盒,赠予您权当结个缘。”
老妇人眼眸一亮,立刻颤巍巍接过食盒,贴近了端详,
“呦!果真是正脉?的别红手法!
这?剔犀?刀工,?堆朱?层次,足有百层朱漆……
瞧这?仰瓦雕?的牡丹瓣,?别地?露出的金脚,不可多得!
娘子果真愿割爱?老身之幸!
老身年轻时,在?江南作院?见过这等??功夫,如今竟在你这得着!哈哈哈哈……”
青黛继而压低声音,
“阿婆,我敬重您见识广博,偷偷说与您,我这可是闺阁不传秘方糕饼!
您就请好吧!若您若取两盒,奴家另饶一包蜜渍金橘,给您小孙孙润润檀口。”
布衣婆婆临走前,还不忘笑着嘱咐,“丫头,平日多用些百合方好。”
在婆婆依依不舍转身之际,刘大郎将笼屉重重一掼。
愤而冷哼了声,那双招子斜楞着青黛,不知深浅地嚷着“乌韭”。
一茶色短打学徒疾奔而来,刘大郎便甩手扑打身上面粉,转身往后厨走去。
青黛莞尔一笑,掌心的碎银子竟忽地沉了沉,又觉肩上一热。
侧眸对上薛三娘水光般眸子,温澜自心湖仰如潮生。
?
“妹子!你很好!方才应和得妙,姐姐刮目相看!”
薛三娘安慰地抚了下她的肩膀,便对着邻摊过来招呼客人的伙计嘱咐道,
“柏仁兄弟,可别学刘石斛!你那呆角儿掌柜不像样!”
那伙计瞟了青黛的嫣红糕饼架一眼,堆笑应着,
“三娘你就放心吧!我绝对恭敬帮衬着!错不了!”
原来刘大郎名为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