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苟住,他一定能赢。
就算斗不过宇文融,也不要落得一个过分凄惨的下场。
【要说宇文融是真的很会找人,他这回拉进“御史台联盟”的是一个隐藏的大佬。就像是开盲盒开出隐藏款一样,买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真正把盲盒打开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赚翻了。】
【宇文融当时随手拉进来的这个人,是大唐未来的宰相。】
【这个人的名气超过了张说,超过了宋璟,甚至超过了姚崇,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宰相了。他的名气甚至大到提起这一时期的宰相,没有一个人会不知道他。】
[谁啊谁啊?]
[别卖关子了,我好好奇啊。]
[按理说这么有名我应该不会不知道啊,但是宇文融我都不熟悉,更不可能知道他拉谁入伙。]
吃瓜的李隆基开始严肃起来了。
哦?这么有名?
看来是个贤相了?
李隆基对接下来出场的这个宰相期待值拉满了。
或许天幕又来给他送宰相来了,就像开元之初告诉他姚崇是“救时之相”一般。
好啊!
李隆基期待搓搓手。
天幕介绍的宰相总是不会错的,希望这个宰相能引领整个朝堂,开启另一个可堪比开元盛世的辉煌。
李隆基是蛮喜欢喜了,然而张说心中却有些许颓唐。
又出来一个大唐宰相?
此时此刻,他有种看落日的惆怅之感。
落日甚美,有半边天的彩霞作陪。
可这落日,终将是要落下去的。
属于他张说的时代似乎真的要终结了。
这种倏然跑出来的无力感,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仍旧不可扭转未来的无力。
历史洪流不断向前,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人才。
就像他一手培养出的年轻才子张九龄。
他还年轻,在政坛上才刚刚崭露头角。
而他已经老了。
尽管他没有变成天幕说的那样刚愎自用,可他心里清楚,若没有张九龄在封禅最初提醒他名册的事情,他或许真的会走天幕说的那条老路。
或许是高位坐的久了,他这双眼睛,终究是没有年轻时候的清明了。
这一刻,张说恍然是明白了姚崇在开元之初坚持退位的决定了。
那时候姚崇只要对陛下认错,大义灭亲严惩自己的两个儿子和手下,依照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他或许还能再当一段时间的宰相。
可姚崇确实上谏请求严惩自己两个儿子和手下了,可与之一同递上去的是他的辞呈。
当时张说犹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张说却明白了,到了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或许才是最好的决定。
张说长叹一口气,感觉人瞬间老了十岁,没有活力,丧丧的。
【宇文融拉进来的这个人,就是在宰相位置坐了十九年之久的李林甫。】
[口腹蜜剑李林甫嘛,我知道。]
[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