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二百零四章 军队(第1页)

第二百零四章 军队(第1页)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应天府,皇宫。

朱棣活捉了榜葛剌国的国王的消息,已经是传回了大明。

了解完事情的整个经过,朱元璋自然也是让相关府衙去准。。。

晨钟余音未散,陆明远踏出静慧庵废墟,衣袍沾满尘土与蛛网。他手中火折早已熄灭,袖中仅存一纸誊录的副本,封于蜡囊之内,紧贴胸口。那本《马氏遗录》已在石室炉火中化为灰烬,唯独灵魂深处烙下了无法抹去的真相??大明龙椅之上,坐着一个假皇帝;而真正的建文帝,尚在人间某处沉睡。

他没有回头。身后地道机关已重新闭合,枯井旁的地契被他亲手焚毁。他知道,郑元景必有耳目潜伏京畿,若发现有人进入静慧庵,迟早会察觉异样。但他更清楚,此刻每一步离开,都是在与时间赛跑。

“大人!”朱七率影卫自林间疾奔而出,脸上写满焦急,“昌平驿馆昨夜遭袭,三名弟兄失踪,现场只留下一枚带血的铜牌??是咱们的人!”

陆明远瞳孔微缩,脚步未停:“走官道,绕西山,直趋京城南门。通知所有暗桩,即刻启用‘青鸾’密语系统,切断一切明线联络。从现在起,我们不再以影察司名义行事。”

“可……兵部那边还未回信?”陈文昭紧跟其后,声音发颤。

“等不了了。”陆明远冷声道,“郑元景既然每月十五祭拜生母遗体,说明他对旧主忠心不二,但也意味着他极重仪式、讲究天时。下一次月圆之夜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宫中将举行祭天大典。那时百官齐聚,禁军轮防松动,正是他动手的最佳时机。”

众人皆默然。一场蓄谋三代的政变,即将在举国团圆之夜引爆。

入城之后,陆明远并未返回官邸,而是悄然入住西市一间不起眼的茶坊小院。此处原为影察司一处废弃据点,外墙斑驳,内里却设有暗格密室。当夜子时,十二名最精锐的影卫齐聚地下密室,灯火幽微,映照着一张张绷紧的脸。

陆明远取出玄鹰令置于案首,缓缓开口:“今夜起,我以影察司统领之权,启动‘赤诏计划’??目标:查明真建文帝下落,阻止郑元景篡国阴谋,必要时……清除伪帝。”

话音落下,室内一片死寂。

良久,朱七低声问:“若……伪帝当诛,那天下归谁?难道真要迎回一个不知生死、流落边陲二十年的皇子?”

“这不是选择。”陆明远目光如刀,“这是天命。洪武遗诏确凿,马皇后亲笔遗录为证,血脉印记完整无缺。哪怕那人如今是个樵夫、猎户、土司奴仆,只要他是真龙之嗣,便是正统所在。”

陈文昭咬牙道:“可百姓只认坐在龙椅上的人!若您揭穿真相,天下大乱,藩王再起,倭寇乘虚而入,百姓又要陷入战火!这江山……还能撑得住吗?”

陆明远沉默片刻,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封泛黄信笺,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我父亲临终前写的最后一封家书。”他声音低沉,“他说:‘吾辈读书人,生不能治国平天下,死亦不可助纣为虐。宁可身碎九渊,不负苍生一眼。’”

他抬头环视众人:“你们可以退出。我不强求任何人陪我赴死。但若继续前行,便只有一个结局??要么让真相照亮庙堂,要么埋骨于紫禁城阶下。”

无人退却。

翌日清晨,陆明远派双线出击。一路由朱七率领,潜入刑部档案库,盗取洪武三十五年东厂裁撤令原件;另一路由陈文昭伪装成云游道士,持地契残片走访京城老匠户,查访当年参与修建皇陵地道的工匠后裔。

他自己则换上太监服饰,借由一名早年安插在宫中的细作引路,混入内务府杂役队伍,意图接近郑元景可能藏身的区域。

宫墙巍峨,金瓦映日。陆明远低头行于长廊,肩挑炭筐,耳边尽是宦官呵斥与宫女低语。他心中清明:郑元景若仍在宫中活动,必依托旧日关系网,藏身于冷宫、御药房或殡仪司这类边缘机构。此人曾执掌东厂,精通人心操控,绝不会轻易现身,唯有在其情感弱点处设伏,方能逼其露面。

第三日黄昏,陈文昭传来消息:寻得一名八旬老匠,其父曾任皇陵石工头领。据其所述,永乐初年曾奉密旨修筑一条“通冥道”,起点正是静慧庵枯井,终点通往孝陵地宫偏殿,专供“先皇后魂灵归位”所用。而每逢十五夜半,确有一蒙面太监携香烛独行此道,守陵官兵皆不得阻拦。

“果然是他。”陆明远在密室中握紧铁心笔,“郑元景不仅活着,还利用职务之便,长期出入皇陵禁区。他不是在等待时机,他一直在履行使命??守护那位被世人遗忘的太后亡魂。”

就在此时,朱七也带回刑部档案残卷。在一堆尘封奏折中,赫然夹着一份永乐元年密批:

**“东厂提督郑元景,涉嫌勾结逆党,图谋不轨,着即革职查办,赐白绫一条,秘葬西山尼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