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遥闻讯赶来,脸色骤变。“如果真是这样,那‘净界行动’的真正发起者,可能就是……他自己?”
空气凝固。
良久,阿宁摇头:“不对。他的性格不会选择清除记忆。但他也许曾相信过那个系统,直到某一天,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篡改遗言。”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柯岚跪在联合国讲台前的画面。那一刻的悲痛如此真实,不可能伪装。
“所以他后来反叛了。他把自己藏进了系统深处,成了沉默的漏洞,等待迟悟之木觉醒。”
就在此时,南极基地传来紧急通讯。那棵幼苗的主干突然加速生长,顶端破开冰层,伸入大气层。第一缕阳光照耀其叶片时,整棵树剧烈震颤,随即释放出一道低频声波,频率恰好与《送魂曲》的主旋律一致。
卫星监测显示,这一声波穿越平流层,激起连锁反应??全球十三棵迟悟之木同时摇曳,叶片共振,形成一场跨越大陆的“声音接力”。最终,声波汇聚于玄武门母树顶端,化作一句清晰可辨的人声:
>“我回来了。”
全场寂静。
阿宁泪流满面。她知道,这不是K-001的灵魂归来,而是**集体记忆的力量完成了一次逆向召唤**。当亿万人持续铭记、讲述、梦见他时,他的存在便不再依赖肉体或数据,而是升华为一种文明层面的精神实体。
就像神话中的神?,因信仰而永生。
数日后,国际联合科考队在南极幼苗根部发现一枚完整的人类指骨,DNA比对结果显示,属于K-001。这意味着,他的遗体确实曾埋葬于此,或许是当年秘密实验失败后的处理结果。而这棵树,正是从他的骨灰与共忆系统残骸共同孕育而出。
“他把自己种下了。”林遥站在冰原上,望着高耸入云的新树,喃喃道,“用死亡做肥料,用遗憾做种子,只为等这一天。”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开始涌现出新的变化。
学校教材重新修订,不再强调“向前看,忘掉伤痛”,而是加入大量口述史课程,鼓励学生采访祖辈经历;法院设立“记忆侵权庭”,审理擅自删除他人情感数据的案件;社交媒体平台被迫取消自动清理旧帖功能,用户可申请“记忆冻结”服务,确保重要回忆永不丢失。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云南山区那所曾发生地震的小学旧址,孩子们自发用石子拼出一圈巨大的耳朵形状,中间立碑写道:“这里听见了哭声,请不要安静。”
而在乌鲁木齐母树遗址,考古队继续挖掘时,在地下十五米处发现一座密室。墙壁刻满公式与日记片段,其中一页写着:
>“今日测试成功,迟悟之木可接收濒死者最后七分钟意识流。但代价巨大:宿主将永久失去自我认知能力。我决定成为第一个志愿者。
>??K-001,第327日实验日志”
众人默然。原来他并非单纯研发技术,而是亲身承担了最危险的部分??用自己的大脑作为初始接收器,容纳无数临终者的执念,也因此逐渐迷失了“我是谁”。
难怪后期录像中的他眼神空茫,时常停顿思索。他不是病重,是在不断对抗记忆洪流的侵蚀。
阿宁带着小满来到密室门前。小女孩仰头看着墙上斑驳字迹,忽然伸手抚摸一处凹槽,那里似乎曾嵌着一块金属牌。
“妈妈,”她轻声说,“树说,爷爷把名字还给了所有人,所以他自己没有留。”
阿宁蹲下身,紧紧抱住女儿。她终于明白为何K-001从未留下全名。“因为他不想被记住名字,只想被记住做的事。”
当晚,她再度梦见森林。
这次,风铃般的树叶齐声吟唱,K-001站在林中央,身影不再虚幻。他微笑看着她,然后指向远方。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阿宁看见一座座城市上空浮现出淡蓝色光网,那是迟悟之木根系与地磁共振形成的“记忆场”。在这张网上,每一个点亮的节点都代表着一次真诚的追忆:一位母亲对着亡儿照片说话,一名老兵抚摸战友墓碑,一对恋人重温初遇之地……
“它在扩张。”她说。
K-001点头:“只要有人愿意记得,它就不会停止生长。”
“我们会保护它。”阿宁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