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察布尔的冬天 > 第 11 章(第2页)

第 11 章(第2页)

乔家老两口当然不答应,徐青慈跟他们扯了几天,终于承认女儿不是她跟乔青阳亲生的,是他们领养的乔青阳兄弟的孩子。

老两口刚开始不相信,后来他们抱着孩子,带着乔青阳的头发去做亲子鉴定才发现真不是。

这事儿对老两口打击不轻,本以为儿子没了好歹能留个后,谁曾想孙女也不是亲生的。

老两口当然不可能为外人养孩子,不过因为这事,老两口对徐青慈的意见更甚。

徐青慈在乔家待不下去,只能回娘家。

只是她没想到村里流言传播得这么凶,她陪着父母去赶集,街上全都对着她指指点点,连带着父母也跟着遭罪。

父女三人在街上什么都没买就被那些风言风语逼回了家。

徐青慈大哥、二哥听了这事,气得拿着锄头想去打人,被徐青慈拦了下来。

她总结了一下谣言,一共分四拨,一拨说乔青阳的死亡也许不是意外,是徐青慈放的火,一拨是说徐青慈跟沈爻年肯定早就苟合在一起了,所以沈爻年才这么明目张胆地来乔家示威,一拨传的是乔青阳的女儿不是亲生的,肯定是徐青慈跟那外地人生的,还有一拨是说那外地老板给了乔家二十多万封口……

徐乔两家的事儿已经成了村里人津津乐道的新闻,连带着镇上的人也开始胡言乱语。

徐家父母是老实人,平日和善懦弱,哪儿听得了这些污言碎语。

那些人不光说徐青慈,连带着徐青慈哥嫂的陈年旧事都被翻了出来。

意识到再待下去会影响一家人,徐青慈打定主意离开本村,去别处讨生活。

最先反对的是大哥徐青山,他在河北打了快五年工,听说了外面的风言风语,又见小妹被流言影响,他做主:“先把这个年过了再说,你现在哪儿都别想去。”

徐家父母也心疼女儿,虽然最近已经没脸出门,但是想到女儿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外面躲着,他们也不乐意。

徐青慈犟不过,只好答应。

这个年过得一点都顺心,徐青慈在老家基本没出过门,一是不想出去听那些乱七八糟的言论,二是怕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父母,毕竟他们还要长期待在村里。

徐青慈熬到大年初五再也待不住,她偷偷是火车站买了张去察布尔的站票,等离家前一晚才跟家里人说。

徐青山兄弟见她心意已决,也没再劝,只是听说徐青慈要把女儿也带上,徐青山出口阻止:“你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过?又得工作又得养孩子,哪儿怎么容易。”

“你把孩子留家里,爸妈帮你带。你每个月给家里寄点钱就行。”

徐父徐母也跟着点头,年一过,儿子又要出去打工,家里就他们老两口,多个孩子也热闹点。

老两口主要是心疼姑娘年纪轻轻就守寡,还要养一个不是自个儿肚子里出来的孩子。

亲子鉴定在村里是稀奇事儿,乔家父母带孩子去县医院做亲子鉴定的时候徐家人也一起去了,得知孩子不是徐青慈亲生的,徐家父母刚开始是有点意见的。

从女儿嘴里得知这孩子是乔青阳兄弟的遗孤,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孩子父母都没了,他们不养,难道真扔去福利院?

这不遭罪吗。

徐父是木匠,手艺好,年轻的时候到处奔走也算长了不少见识,这些年年纪大了,他一直在本村干活,手头虽然不宽裕,但也没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他这辈子生了三个子女,徐青慈年纪最小,他打小就疼她,如今看女儿落到这个份儿,他心头也不好受。

见徐青慈不愿麻烦他们,徐父给孩子剥了颗水果糖喂嘴里,抱着孩子承诺:“三丫头,你听爸的,把孩子留下我跟你妈带。你放心,既然你养了这孩子,我跟你妈保证把她当亲孙女儿看待,绝对不委屈孩子。”

“村里那些老东西的话你也不用听,我跟你妈没觉得你做错什么。咱腰杆挺得直直的,不用搭理他们。”

徐青慈听到老父亲的话鼻子一酸,她控制不住地趴在父亲怀里哭出声来。

徐父听到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也跟着撇了撇嘴,将眼眶的水意忍了下去。

家里人劝了一晚上,徐青慈终于下定决心将女儿交给父母照顾。

她手里头抛开买车票的钱只剩一千五,她留了一千给父母,第二天天不亮就揣着那五百块,背着蛇皮口袋、拎着那口厚重的皮箱去赶车。

徐青山不放心徐青慈一个人去车站,他听到厢房传来动静,也跟着爬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