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车站在K市落地以后,K市的领导有多兴奋和激动自是不用多说。等消息上报上去之后,K市周边其他地区的领导们疯狂了。
在得到消息的那个夜里,几乎所有周边城市的指挥市里的灯火都明了整夜,当地的地图上也不知道被用红色的记号笔画了多少个圈。
但这些消息,处于最底层的努力谋生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
……
八月初,太阳依旧灼灼。
似小赵村一般没有耽搁收割和播种的地方,附近田地里的玉米已经长得跟人一般高了,即使是后期补种的部分土地,地里的玉米苗也长得很旺盛。
如今及时种下种子的土地并不多,粮食也比以往更重要。之前播种过的土地基本都收回来了,由救援队集中管理,等收获之后再按照当地的人口和其他贡献分配给民众。
有些年纪大一点做不了其他活计但种地经验丰富的老农,早早地就被救援队聘请,作为农事顾问时刻盯着地里的玉米苗苗。
这些天天气一直很热,干旱严重,不到中午,所有玉米苗的叶片都打起了卷儿,看着怏怏的。
作为种地技术指导的老农们一天天的早中晚能往地里跑好几趟,自然不会错过影响粮食收成的任何情况。
上报之后,上面的领导也很重视。毕竟整个A市,几乎全市的幸存者接下来的一年几乎就要靠着这边田地里的收成养活了,哪里敢轻忽。
紧急从市里的各个地方挪用了喷灌的机器过来,又新招了不少人,机器喷灌加上人工辅助的大水漫灌,除了中午那最热的几个小时,田里的水几乎没有停过。
不管城里还是乡下,都有不少人愿意来这边工作,尤其是年纪五六十岁甚至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虽然在大太阳底下看水热了一点,报酬也不多,但好歹离家近,活儿也不算重。
但也有很多人不大看得上这份浇水的活儿,比起低风险,他们更看重高收益。
李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本身也是A市人,老家离小赵村不远。他在家排行老三,是家里最小的一个。
他结婚后不久,父母就分了家,老两口跟着大哥养老。但他的婚姻存续时间并不长久,一年之后,他与前妻因为性情不合离了婚。没过多久,父母也相继因病离世。
在老家给父母办了葬礼之后,他就独身一人进城里打工了。虽然李三没什么文化,做的都不算是什么体面的工作,但他肯吃苦,挣得钱也不少,但……花的也不少。
好在他只有一个人,没有家小要养,即使每个月都攒不下什么钱,但日子也过的痛快。
但谁知,好景不长,末世就这么来了。
李三还算是幸运的,因为租的房子在市中心的老小区,排水不好,所以第一时间就被救援队带走安置了。
再后来,异变突发。李三身强体壮,虽然遇到一些危机,但也成功化解了。
再后来,听说上面要迁移一部分人来机场小赵村这边,他也想跟着找找留在老家的两个哥哥的消息,就第一时间申请跟着来了。
李三孤家寡人一个,不怕吃苦,也不怕危险,从一开始就跟着救援队一起做最危险的清理丧尸的工作,得到的回报自然也是丰厚的。
后来,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李家村,但是两个哥哥家里已经……
哥哥嫂子侄子侄女都没了,他没了念想,小赵村附近的工作也降了薪资,所以他坐车离开了A市这个伤心地,又来了B市这边闯荡,之后也去过N市……总之,是哪里给的报酬多就去哪儿。
给的报酬多,他就能吃得好,吃得好,工作就更有力气……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他年轻,敢拼,又有之前对付丧尸积累的经验,在各地的救援队里混的都不错,甚至在N市还混上了一个编外小队长的职位。
但随着N市安全区范围的不断扩大,获救的人口越来越多,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即使在救援队里,能获得的物资也越来越少了。
李三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在盘算着要换个什么工作,还没考虑好,就听到别人说,K市也有车站了!
他有点意外,却又不是那么意外。但K市有站点,对他来说是件好事。
于是,李三再次踏上了去往另一个城市谋生的旅程,却不想这一次,还没上车,他就有了意外的收获。
……
进入酷热的八月一个星期之后,蒋倩看着列车这段时间飞速增长的营业额,心里有了底气,跟系统商量之后,做出了思考许久的决定。
第二天清晨,当天边泛起第一丝白光的时候,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陆陆续续地有人从各种建筑物里走出来,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城市安全区的范围越来越大之后,身处其中的人们对于所处是末世的感觉却越来越模糊了。
大多数人看不到处于安全区边界和外围的情况,长时间处于有秩序的安稳的环境里,对于外界的环境中危险的感知也越来越弱。
慢慢地,他们就习惯了现在平稳安定的生活,甚至觉得一切一如从前。只是以前上班是为了挣钱,现在是为了挣够能养活一家人的物资而已。
打过几个哈欠,这些出门的人渐渐地汇集到了一起,看到相熟的同行的人也能打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