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昭玉是阴谋的控线者,林楠重生前,深耕权谋剧的黄昭玉被人考古,发现那些年大家爱的智斗剧本都有她,号称没有黄昭玉参加的权谋剧都不能算权谋。
不过正因为有这两个本子在前面挡着,两人才有足够的时间,能说出帮助林楠完成剧本的话。
……
最后在几人的商讨之下,《酷女孩》的背景被放在了港岛。如果照林楠的想法,将被惩罚的恋童癖角色定为成为那个孩子最亲近的大人,符合现实,但太过于残酷,背景放美利坚也没办法在国内过审。
于是还是将这个角色定为网友,这几年互联网发展,确实出现很多孩子年少无知被网友欺骗的案情。
“可是,我们国家大部分地方还没有联网啊,我想要拍给那些不懂这些事情的孩子,童年种下守护伤痕的种子,期待他们长大后明白曾经受伤,但伤口不再流血而是逐渐愈合。”
“这个身份就是一种隐喻,就像伤害孩子的人,平时披着一块人皮,人畜无害,当两人相遇后单独相处,他才显露自己禽兽的内在。”
“那主角和他聊天的时候要不要更加……”林楠想了想,“更加信赖他?”
黄昭玉在脑海中对比了一下,“不用,网络上原本就不辨真假,如果太过于信赖,反倒显得这个孩子……”
最后两个字黄昭玉没有说出来,但林楠知道,是活该。
“那就将主角在网上的角色定位,好奇、活跃、因为隔着网络,不设防。”
“嗯,这是网上的伪装,那现实呢?”
“乖乖女,就像……”林楠眼珠一转,“就像竹卿,乖乖的,学习很好,但很有原则,很倔强。”
“所以……”被借用成为原型的李竹卿将剧本发展套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她和对方的接触,从加好友开始就是她的预谋?”
“是的,”林楠将剧本中没有写出来的信息展开,“改开以后,我们和港岛的交流变多,这是大方向,细节方面就是有很多没生计的年轻男女入港打工。”
林楠在墙上贴了一张A1大小的纸,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
“长久以来我们的工价和港岛工价比是非常低的,进入刚到以后利用低价优势,抢了很多正常工作机会,在港岛的底层人民心中,内地来的打工人堪称工贼。”
“所以作为孩子的主角,这个还在妈妈肚子里就跟着一起来到港岛的女孩,从小到大会收到很多不友好的语言,在未入学之前还好,入学后那种言语中的伤害让这个乖孩子不知所措。”
“……”黄昭玉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她有段时间因为剧本需要,去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初中的孩子,“孩子之间也是有等级的,主角身份很不利…我想,她的成绩应该很不错,这样在孩子们的等级中,她不至于落入最底层。”
“港岛的社团文化浓厚,基本初中开始就会模仿……”
“她加入了一个小团体,虽然是这个小团体的底层,但在班级中她就不是底层了。”
“OK,”林楠在属于主角的身份信息处写上了社团成员,“她和另一个孩子的友谊就是在社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主角的形象逐渐完善起来。
……
“那另一个孩子,作为《酷女孩》剧情开启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翻看《酷女孩》的剧本,李竹卿首先想到的是在剧情发展透露的只言片语,能否拼出一个形象。
其中有一段对话吸引了李竹卿的注意力。
‘那些施暴者说,是因为她在勾引我,穿得那么少就是在引起我的邪念,虽然她是个女孩子,但行为举止已经是个女人了。’
‘把责任推给孩子很容易,对吗?’
‘一个女孩开始模仿成年女性的行为举动,穿衣打扮,但这并不代表她真的已经做好成为一个成年女性!’
是的,为什么那些施暴者总是把责任推给受害者?杀人也许有仇怨,抢劫也许贫困,但强迫女性,只是因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
一个模仿成年女性的孩子,她的故作成熟,是施暴者下手的借口,她的形象接近成年,但她没有成年人的自我防备,她天真的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美丽。
含苞待放的花朵没有得到悉心的照顾,而是迎来了折花的人。
“我觉得这段很好,”李竹卿指了指剧本,“基于这一段,主角的好朋友,电影剧情的开启者,她的
形象应该是……”
李竹卿的想法给了林楠很大的启发。
“那这个孩子,她画大浓妆,穿看起来成熟的衣服,都是为了向外界展示自己不好惹。”
“没有长辈教导的孩子,她处理隐藏威胁的方式真的很孩子气。”
“因为她接触的大多是同龄人,她所受到的威胁也是同龄人带给她的,那基于这个方面,我认为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虽然稚嫩,但相对她所处的环境来说是有用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