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可不会觉得林楠是在大放厥词,他们恨不得林楠喊出破十亿的口号,让他们写出能够大赚的报道来。
不过现在嘛,虽然没有破亿这么响亮,但千万票房小目标也是一个很好的标题噱头。
台下郑宏涛满眼笑意的看着台上正在接受采访的林楠,他的宝物。
虽然对于票房的畅想,这个口气是稍微大了一点,不过郑宏涛一点都不觉得林楠说的不对。
两次出手两次金奖,在导演这个领域,林楠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小卡拉米了,她有说这个话的资格。
她的每一步都让人说不出一点的不好,两部短片金奖,让她进入闫凯瑞的剧组学习没人有意见。用一部偏商业化的文艺片出道,原本校内是有意见的,在他们看来,商业电影是庸俗的,低一等的。
但林楠用自己的成绩告诉他们,文艺片是可以和商业片结合,得到口碑票房奖杯三丰收的。
闲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林楠用自己的实绩堵上了。
如果可以选的话,谁不想票房口碑双丰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做不到啊,知易行难。
大多数导演只能在这两方面抓住一点,能抓住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为什么闫凯瑞是大导演?有个最简单的事实,闫凯瑞从出道开始,没有让自己的投资人赔过钱!只这一点,就已经是华国导演的金字塔顶尖了。
在外行人看来,袁文柳是闫凯瑞的接班人,地位已经不相上下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袁文柳还有的学呢。
正因为袁文柳这血淋淋的教训,新生代的导演都一股脑的冲进冲奖片。
他们不傻,只有冲奖片才是他们这种资质不够的导演能够源源不断拍电影的道路,毕竟获奖的片子更好卖钱。
所以当林楠横空出世以后,除了一些老一辈的,拍摄理念已经改不过来的导演还在走纯文艺片的道路,坚持表达自我的作者电影。
林楠前面几届的前辈,后面还在学校的学生导演,很多人已经在尝试更改道路,想要在有自我表达的前提下,也能有更好的商业表现。
他们不是真的看不起商业片,而是不知道怎么才能从文艺片转过去,林楠的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小孩子家家的,口气还挺大。”
听到郑宏涛看起来是指责,但语气中难掩自豪的话语,新任的导演系
主任廖同凡轻声恭维。
“林楠这话也不算说大话,毕竟她上一部就有两千七百八十四万的票房,我看这话是说的谦虚了。”
当然是谦虚,《白日追凶》在电影节卖出去的费用,不仅覆盖了所有成本,还大赚特赚,就算不在内地上映和院线分钱也是可以的。
那为什么还要回来上映呢?
就是她接受采访的那句话,这部电影的拍摄,其实另有目的,票房并不是她的目标。
当晚,关于《白日追凶》的报道就新鲜出炉,不仅在报纸上刊登,也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
《林楠新片上映,表示没有太大野心,千万票房就可以》
《陈敏炮轰院线排片不公,林楠表示用票房说话》
《林楠:电影拍摄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票房》
《来自西北小城的真实事件》
……
线上线下的宣传传的满天飞,原本对这部电影没兴趣的观众都不免产生了一点好奇心,更不用说原本就是林楠影迷的人了。
电影就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六点,全国30家院线,统一开始上映。比较特殊的西北院线,吃了一波人血馒头在法医判定的死亡时间,下午三点四十就提前开始播放了。
周一中午十二点,森工作室。
华影负责票房统计的人员在十一点半终于放下了已经打了一上午的电话。在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新鲜出炉的票房统计终于到了林楠的手中。
“林导,真是恭喜了,三天票房就破百万了。”
这声恭喜说的那是情真意切,毕竟很少有导演在淡季上映还能首周票房破百万,这意味着林楠在记者面前说的想要电影票房到达千万级别并不是说大话,这是真的可以实现的。
在不作弊的情况下实现。
“多谢,这边统计票房辛苦你了。”
“哈哈,这是职责所在,谈不上什么辛苦。”
“林导这首周票房出来了,那我的任务也结束了,还要回集团报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