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禾抬头看了一眼,挤不进去,完全挤不进去。
却在这时,谢首辅招手喊道:“小元大人!”
第238章
元青禾听到谢首辅的召唤,先是一愣,随后赶紧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小步快走过去,恭敬地行了个礼:“见过首辅大人。”
谢首辅和蔼地看着她,笑着问道:“第一次上朝吗?”
元青禾恭敬回道:“是,首辅大人。”
谢首辅已经许久未见到孙女谢书瑾了,见到和孙女差不多大的她的同窗,心里觉得亲近。她还是个状元,自有些喜欢。
谢首辅摸着胡子,笑着打量着她说道:“不用紧张,习惯了就好了。”
元青禾语调恭顺:“多谢大人关怀,青禾铭记于心。”
谢首辅点了点头,又与其他人说话。
周围的官员们不由向元青禾投去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他们没想到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谢首辅竟会对这个初出茅庐的丫头如此和颜悦色。
没一会儿,宫门缓缓打开,上朝的时辰到了。官员们纷纷整肃衣冠,鱼贯而入。元青禾跟在队伍中,心中虽还有些忐忑,深吸了一口气,她赶紧跟了上去。
进入朝堂,元青禾按照品级站好位置。她官职不高,默默站在后面。等得一会儿,才见皇上过来。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庄重地开始询问政务,轮到元青禾所在的户部奏事时,自有林尚书上前回复。
以元青禾如今官职,也不会问到她。到是皇上说了句,“状元都调到户部了,林爱卿要好好努力才是。”
林尚书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一副恭敬模样,立即谢恩。
整个早朝冗长又难熬,不少大臣昏昏欲睡,只得偷偷低头掐自己胳膊清醒。更有年老些的,都有些站不稳。还好元青禾年轻,虽有些困倦,但依旧强撑着精神,认真听完。
她听到赵学政想要户部拨款,扩建书院。不过皇上也没钱,没批。
镇北军想要增加军响,也被皇帝驳回了,让他们学学护城军,效仿咱们的女将军亲自带头,于城外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终于,太监尖着嗓子喊道:“退朝——”官员们开始整理衣冠,准备有序离开朝堂。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身着五品官服的人,冲上前“扑通”一声跪下,大声道:“皇上,臣有本要参!”
皇上正欲起身,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了一下,皱着眉头骂道:“刘成,你有没有规矩?”
那叫刘成的,却硬着头皮指着元青禾,大声说道:“臣认出她是当年水患时囤粮奸商的女儿!当年那一场大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她父亲却乘机囤粮,哄抬粮价,大发国难财,致使无数百姓饿死街头。请皇上严查!”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元青禾。元青禾都以为第一次上朝平稳渡过了,却没想到突然被参,但她很快就迅速镇定下来。
她“扑通”一声跪下,朗声道:“皇上明鉴,家父乃正经商人,当年被奸人陷害,无处申冤,只能以死明志!还请皇上严查真相,为我父母洗清冤屈!”
说罢,元青禾重重地磕了个头,额头与地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皇上眉头紧皱,目光在元青禾与刘成之间来回扫视,都是五品官,亲疏却有别。元青禾是他提拔起来的,那刘成是厉王人的,当年泷杨水患,刘成治理不利,还诬陷顾家,害顾家倾覆。
这东西是厉王力保下来,只被降了职。如今又想惹什么事?
旁边站着的杨将军听到元青禾刚磕那一下很重,心中担忧,赶忙上前将她扶起。她看了一下元青禾的伤势,手指在她脑门在摸了一下,指甲稍稍用了些力,再瞧时,只见她已是满头鲜血。
她忙行礼说道:“皇上,小元大人,定是有冤情啊。”
厉王这时抬手准备说话,皇上抢在前面说道:“看这情况,想来是元爱卿的冤情更为深重,元爱卿,你先说说吧。”
“皇兄!刘成先参……”厉王开口想为刘成争取,要知先说后说,区别大了。
皇上瞥了一眼,打断说道:“别废话,他真有志气,也这般磕一个再说话。”
厉王知道元青禾不简单,按她说法,叫她先说话,可能就没机会参她了。他忙给刘成打了个眼色叫他磕头。
刘成咬牙,只得重重去磕头,可大殿上光滑可鉴的地砖哪是那容易把头磕破的。
他“咚”一声,重重磕下去,头没破不说,眼前冒起了金星。
皇上嫌弃看了一眼,说道:“元爱卿,你先说。”
元青禾稳了稳心神,大声说道:“皇上,当年我家在城中本有许多铺子,生意做得也算红火。那时身为知府的刘成,觊觎我家产业,便对我父母百般刁难。恰逢泷杨水患,百姓苦不堪言,我父母虽为商人,却也有悲悯之心,将家中粮食尽数捐出,以赈灾民。
可这刘成,为了谋夺我家产业,竟污蔑我父母囤粮,勾结奸*人做伪证。我父母一介良善之人,无处申冤,只能以死明志。那一日,我家院子燃起大火,烧尽了所有家当。全城百姓皆可作证,我家食仓里根本没有一粒多余食。还望皇上明察秋毫,还我父母一个清白。”
皇上听了元青禾的话,脸色愈发阴沉,他看向刘成,怒喝道:“刘成,元爱卿所言可是实情?你若敢欺君罔上,定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