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她按部就班地准备英语考试,背单词、练口语。
她咨询了择校机构,圈定了最后的申请名单。
她和唐佳宁联系,说好了如果以后真去欧陆的话,一定去找她,请她吃昂贵的中餐。
一切如常,她照旧和卓晴约饭,谈天说地。
不知道是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的午后,刘慧莹对着电脑,用AI智能体练习口语。
桌上还放着没喝完的半杯咖啡。
手机突然震动,未知号码执着地响了两次,她不耐烦地接起。
电话那头的话像重锤砸来,刘慧莹的手猛地顿在键盘上,脑子一片空白。
她跑出去的时候几乎忘记穿鞋,套衬衫的手指好几次穿不进袖子。
跑到小区门口,一边看着手机上打车软件的进度,一边给人打电话。刘慧莹的呼吸早乱了,等到终于坐上后座,她的额上全是汗水:“师傅,去滨江派出所!开快点!”
第58章
时针往回走两格,刘慧莹冲咖啡的时候正为了溅出来的奶泡烦恼,城市的另一角,有人发现邻居来了新访客。
随园新村的墙皮掉得厉害,斑驳的砖墙上爬满爬山虎,连楼道里的声控灯都时好时坏,要使劲跺两下脚,才肯慢悠悠亮起来。
海市的老小区都是这样,美丽家园工程只能让外表体面一些,住进来才知道老房子的苦。
随园新村算是其中条件不错的,最重要的是地段好,就在市中心,去哪都方便。
张阿姨住三楼东户,守着这套老房子过了二十年。隔壁户空了小半年,上一任租户是对小夫妻。
门口堆的旧纸箱都落了灰,直到上周六,房子终于有了动静。
那天张阿姨在阳台晾衣服,把长长的杆子穿过背心的两肩时,她听见隔壁传来“咔嗒”的开门声,然后是一阵隐约的谈话声。
老房子,隔音差。
谁家声音高一点儿,上下三层共十二户人都听得一清二楚,跟钻了他家被窝似的。
张阿姨不经意走到门边,探头一看,是个穿蓝紫色连衣裙的女人,正指挥着搬行李的师傅。
女人长得真好看,光鲜亮丽,脸色却不好。
行李并不多,里面却有小孩的东西。张阿姨猜,她有个女儿。
她猜的果然没错。
两天后,女人再次出现的时候,牵了个八九岁的小女孩。
张阿姨觉得不错,看着都是正经人,应该不会扰民。
她没和她们打过招呼,现在的邻居不比以前了。
母女俩似乎并不准备常住,东西不多。
她们深居简出、很是低调,张阿姨被激起了一些好奇心。
又是两天后,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人出现在了楼道里,手里拎着两大袋东西。
张阿姨听见,隔壁传来一声脆生生的童声:“朱嬢嬢!”
油烟道里传过来豆豉蒸排骨和咸菜豆干的香气,倒是勾起了张阿姨的回忆。
晚饭后隔壁传来动画片的声响,比平时的还要更响一些。
张阿姨在择菜,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住,不饿就想不起来烧饭吃饭。
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来到了楼道里,年老的穿着方格子上衣,年轻的穿着阔腿裤。
哗哗的水流,隔壁的动画片声,张阿姨依旧能听清她们的谈话。
“怎么搬到这儿了?小区都没安保。”方格子问。
“保安有什么用,我名下的房子他都知道,要上门容易得很,我在这里短租,他反而想不到。”
“那你住酒店呀,你看你。是不是怕身份证会留痕迹?你用我的好了,酒店好歹还有监控有保安。”
阔腿裤摇头:“不用,已经很麻烦您了。酒店……门一关发生什么别人也不知道,短时间里,我不想看到他。等下周我把小菠送出国,再跟律师一起,去见他。”